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在春节,首先是温暖和寒冷。在齐鲁大地上,有一个热闹的场景,人们正忙着取笑春耕。
记者在莱芜市农业高新区杨刚看到,一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和翻耕土地;一群群农民兄弟正在地里忙着起垄、开沟、施肥和浇水。你不时可以看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穿梭于农田之间,或者为农民提供金融知识咨询,或者为春天犁地播种的农民办理贷款手续。
“今年春天,天气很干燥。村里通过贷款及时修复了水利设施,大多数村民还购买了水泵等农业设备,春耕生产正在全面展开。”杨庄村主任宋福红告诉记者。
杨刚只是山东金融机构支持春耕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全省28个农业大县的调查,截至今年2月底,被调查县(市)农业金融机构共发放春耕和广播生产贷款30.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51.4万亩;新增修井3576口,铺设输水管道46.7万米,灌溉麦田799.1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62.6%,为确保粮食丰收和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能力,28个农业大县的基层财政部门加大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应用三个方面的财政支持,认真落实惠农惠农理念,全力支持春耕和广播生产。
截至今年2月底,被调查的28个县(市)涉农金融机构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共发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15.9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451.4万亩,同比增长20.5%,占耕地总面积的25.5%;重点满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发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贷款3.5亿元。突出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应用的支持力度,优先购买和储备优质农资和种苗,配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购买新型农机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2月底,28个县(市)接受调查的农业金融机构共发放农业科技贷款5.4亿元,用于购买优质农资和种苗,支持农民购买优质农资和良种,分别为25.2万吨和1.5万吨;贷款4.7亿元用于购买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支持农民购买4.3万套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
在增加信贷供给的基础上,28个县(市)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农业金融机构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和产品创新等方式予以支持,保障农民种粮的基本收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例如,通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开通春耕和广播资金“绿色通道”,倾斜信贷资金的配置、审批、利率和期限。截至今年2月底,接受调查的涉农金融机构共发放优惠贷款13.4亿元,比普通贷款利息节省3000万元。其中,5家机构执行基准利率,31家机构利率上升10%~30%。各涉农金融机构根据春耕广播的生产特点,创新贷款产品,丰富抵押担保方式,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质押、大棚抵押等18种信贷产品,贷款5.3亿元。例如,日照银行与东港区政府合作推出“农业贷款援助”,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日照银行提供了不少于10倍的信贷额度,专门用于支持新的农业企业实体,贷款总额为3500万元,共计17笔。
标题:挖潜增效保丰收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