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8字,读完约7分钟
两会期间,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个人信用信息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两会上,民主建国会中央提出要加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网络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网络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央行信用信息系统。
NPC和CPPCC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息共享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体系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流平台”。
1月5日,央行允许8家机构筹建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其中包括芝麻信贷和腾讯信用信息,拉开了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市场化的帷幕。出租车软件食言,网上购物拒绝购票,地铁逃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随意行为就像“社交名片”,或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改善个人信用信息
互联网元素走向“舞台”
“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体系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失信激励和惩戒机制尚不完善,失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低;信贷服务市场不发达……”去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提到了这一点。
据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中央银行信贷信息系统覆盖企业和其他组织1963万人,自然人8.5亿人。在这8亿自然人中,约有3.2亿人有信用记录,占总人口的23.7%,远远低于美国信用体系85%的覆盖率。
“在互联网时代,因为人们可以不见面就交易,基于信用的个人信息更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扩大信用信息。”业内一些专家认为,这也是央行允许8家机构开展个人信用信息业务的意义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601169,股份)董事长严朱冰在两会期间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个人消费习惯、风险偏好和信用状况的需求不断提高,各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服务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使得空个人信用信息市场的发展日益壮大,但中国的个人信用信息、
据报道,与主要来自借贷领域的传统信贷数据不同,互联网上诞生的私人信贷机构捕捉的信贷数据来源更广、类型更丰富、时效性更强,涵盖信用卡还款、网上购物、转账、财务管理、水、电、煤支付、租赁信息、地址迁移历史、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可以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信用密切相关。
“互联网基因征信机构覆盖了大量的网民,其中很多是传统征信机构没有覆盖到的基层人群,如从未借过钱或申请过信用卡的人、学生、蓝领工人、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芝麻信用通过其行为轨迹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对其信用评级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可以覆盖尽可能多的人。它是对央行信贷信息系统的良好补充,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芝麻信贷的负责人说。
“芝麻点”首次出现
个人信用进入日常生活
良好的信用使人在社会上不受阻碍,而不良的信用使人无法行动。在欧美国家,一个人经常逃避地铁票或者借钱不还,这将导致找不到工作、租房、不申请贷款等连锁反应。如今,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市场的自由化,信用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作为中国第一批市场化的征信机构,1月28日,芝麻信用推出了“芝麻评分”,开始在部分用户中进行公开测试。经过与支付宝钱包的合作和用户的授权,为部分支付宝用户提供了个人信用评分。芝麻信用正式采用国际信用评分模式。分数越高,信用水平越好,违约的可能性越低。
“芝麻信贷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背后是看似简单的分数。芝麻信用评分让外界能够简单明了地评判一个人的诚信表现,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上述芝麻信贷的负责人表示,信贷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芝麻信贷将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金融领域。你可以先检查对方的芝麻分数,比如是否录用,是否发放贷款,是否给予奖学金,是否继续交朋友等等。芝麻信用认定了每个人的信用等级后,让可信赖的信用等同于财富,让不可信赖的信用处处受限,可以有效促进全民信用意识的提升,促进信用体系的建设。
1月30日,中国汽车租赁和芝麻信贷推出了一项未经授权的汽车租赁服务。根据双方的设置,达到一定分数的用户可以在中国700多家直营店租车,无需支付押金或刷预授权。“神州租车希望通过创新的芝麻信用体系,简化租车流程,提升用户体验,为整个租车行业树立标杆。”负责在中国租车的人说。
此外,《芝麻街》也和阿里一起旅行?继续启动“芝麻生活”计划。凭借良好的信用(芝麻街积分),消费者可以享受“零押金”等服务,并在酒店预订房间。离开酒店后,一切都将由支付宝系统处理,让“有信誉”的用户在入住和离开酒店时完全告别“支付”环节。
“通过长期积累,这些行为轨迹和细节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有助于更全面地判断他的信用状况。”上述负责人表示,同时,由于芝麻信用拥有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其含金量高于纯在线社交数据,这也成为芝麻信用进入征信行业的独特优势。业内专家表示,民间征信机构进入市场,征信产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丰富,对提高人们的信用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信息沉睡“孤岛”现象突出
市场不需要数据“输血”
数据将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我们周围,一方面,政府掌握了90%以上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彼此之间不开放,大多数处于“睡眠”状态;另一方面,对社会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征信行业对数据有着强烈的需求。
有鉴于此,全国人大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陈景英在两会上呼吁,政府要在规范管理、维护信息主体权益的基础上,向市场开放信用相关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据陈景英介绍,目前,政府拥有社会各大领域90%以上的信息资源。虽然我国早在7年前就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地方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仍不尽如人意,导致大量数据被封闭和休眠,无法为社会共享和利用。
即使在政府部门之间,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分散的“孤岛”现象也很明显。例如,陈景英表示,央行的信用信息系统包含8.6亿人、近2000万企业和其他组织的金融信用数据,但司法记录、公共服务支付等行为记录几乎为零,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到政府相关部门或通过私人信用信息机构查询。
“以企业信用数据为例,主要分布在工商、质检、海关、公安、法院、技术监督、金融、税务、商业、银行等政府和企业管理部门。只有少量数据存储在企业中。”陈景英表示,政府信息特别是行政执法信息的公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并呼吁尽快进一步开放政府信息。
当然,在保持数据开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筛选和评估数据的数量、质量和价值。陈景英还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跨机构专项领导小组,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保障。
标题:“芝麻分”亮相激活个人信用市场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