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6字,读完约8分钟
“许多经纪资产管理业务被用作银行资金的渠道。如果银行本身有经纪执照,有什么必要向证券公司借款?”据证券行业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在渠道业务收紧后,监管部门最近研究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的相关制度和配套安排,这再次使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经纪资产管理与信托的比较来看:管理规模,经纪资产管理为7.95万亿元,信托为13.98万亿元;经纪业务营业收入124.35亿元,信托业务营业收入954.95亿元。虽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在规模上赶上了信任,但低利润水平仍然是行业发展中无法抹去的“痛”。
“在过去两年中,渠道业务做了大量工作,许多公司甚至不惜任何代价抢占被动管理产品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券商牌照真的放开,券商资产管理的渠道业务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的挑战。”深圳某大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认为,随着金融混业竞争的加剧和许可证壁垒的逐步弱化,证券公司在“大资产管理”时代,迫切需要快速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许多证券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一些证券公司甚至将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大跃进”的规模难以掩盖同质化
继2013年管理规模轻松超越公募基金之后,2014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继续高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产品12,485种,资产管理规模7.95万亿元,比2013年底增加2.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
然而,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主动管理能力弱、盈利能力低等问题。
“与以往专注于集合产品不同,过去两年经纪资产管理的快速发展是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分为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被动管理更像是一种渠道业务。由于项目和资金不在券商手中,证券公司只发挥渠道功能,管理率很低;主动管理全面测试经纪人的筹资、投资、管理、控制和接受能力,管理率更高。”据业内人士透露,2013-2014年经纪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是被动管理业务的结果。“简单地说,由于政策和制度的要求,一些银行不能直接做生意,它们需要向经纪人借款。资产管理,这与之前的银信合作项目非常相似。”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2014年底被动管理型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6597.1亿元,占证券公司7946.3亿元资产管理总规模的83.02%;但从收入贡献来看,2014年证券公司被动管理的产品只有41.63亿元,占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的33.48%。
“渠道业务主要是用信托公司的银信产品‘抢占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降低管理率。”一位来自一家中型证券公司的人士表示,虽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由于被动管理产品占了大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整体利润水平较低。“被动管理产品,管理率是万分之七、万分之五,有的甚至更低;主动管理产品,并做好工作达到1%。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是20倍,这是经纪资产管理的盈利能力一直无法上升的主要原因。”
华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有必要尽快将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从渠道业务中“解放出来”。此外,与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其他机构相比,证券公司具有作为综合产品提供商的强大优势。特别是与银行相比,经纪资产管理可以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之间分配资产;与信托相比,经纪公司可以与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合作,拥有广阔的客户资源,并可以与银行优势互补,形成合作联盟;就保险公司而言,经纪人拥有大量高风险客户群体,更有可能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许可证的自由化迫使经纪人转型
近日,监管部门表示,研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许可的相关制度和配套安排,已使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发展成为市场焦点。随着许可壁垒的逐渐弱化,如何参与金融结构的重塑成为许多证券公司积极探索的焦点。
“近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努力。这花了三年时间,资产管理从零增长到目前的1000亿英镑。通过全面覆盖公司的业务线,资产管理业务处于领先地位。资源整合、团队斗争、覆盖、推动和振兴公司的其他产品工具,以满足客户的全面财务需求。”深圳一家中型券商负责人介绍,在整个券商行业都为产品创新头疼的时候,他们提出了“金融集团化发展”,试图构建一条以泛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集投资银行、场外交易、固定收益、量化投资、融资融券、基金和跨境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产品研发路径。“我们认为,所谓的‘泛资产管理’是指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全面覆盖公司的业务领域,创建一个能够连接资本端和资产端,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的泛资产管理产品模式。”
华信证券研究员刘质平认为,资产管理不是简单的业务类型,而是整合证券公司各种业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增值的手段。一方面,通过改进产品线,努力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和管理收入,而不是佣金收入,资产管理可以促进经纪盈利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也是将经纪业务转化为财富管理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向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可以逐步形成聚集普通客户、定位高端客户、配置私人银行客户资产的服务模式。
作为中国经纪业务的领先证券公司,国信证券(报价002736,询价)继续巩固经纪业务优势,通过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国信证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提高客户粘性,预计在国信证券的推动下,将诞生国内第一只由券商牵头的艺术基金。据了解,国信证券正在另类资产管理框架下设计新的艺术基金,第一个产品规模计划为3000万元。
“有一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客户从2014年的数万人增加到20多万人,而且还在快速增长。经纪业务的内部联动效应显著。”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纪业务积累了大量客户,一些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基础迅速扩大,通过向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弥补了证券公司传统渠道价值的下降。“过去,证券公司大多是资产管理部门。从券商等部门来看,随着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产品种类的丰富,资产管理、券商和投资银行之间的内部合作越来越多。”
加强主动管理将成为“主旋律”
回归主动管理,加强产品创新已成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基于服务客户的原则,从客户需求和利益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维护核心客户,配置高质量的投资资产,使资产管理成为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2014年,我们积极管理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负责人表示,国信证券通过提高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主动管理能力,满足客户保本增值的需求,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事实上,在管理规模增大后,如何提升资金和项目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发展的重点。“市场在变化,如果你不前进,你就会后退。如今,证券公司简单的中介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以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为例,他们的需求是希望证券公司能够借助现代首席财务官的职能进行资源整合,如并购、产业基金、股票资产再证券化、多种形式的融资和闲置资本财富管理等。“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具备整合能力,当每个部门开发一条业务线,然后整合公司的其他业务线时,可以激发边际效益。”
同时,上市也是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发展的另一个方向。3月6日,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东方红瑞丰混合基金(爱基、净值、信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仪式,该基金成为证券公司发行的首只上市基金。《华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公募基金牌照的放开开启了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时代,标志着资产管理集合产品将告别市场,被证券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所取代。虽然对证券公司大规模上市仍有许多限制,但一些证券公司已经通过设立基金公司上市。2014年7月,金创何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管理资格证书。第一创业证券的出资比例为70%,公司现有员工70多人,主要由第一创业资本资产团队成员组成。总经理为苏延竹,第一创业投资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许可证自由化对双方都有利。预计一些经纪人也将受益于新的许可证。例如,由于获得了公共基金许可证,经纪人有望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未来的趋势在于多方互动。经纪人也可以展示其他金融领域,高素质的经纪人也可以展示他们在其他金融领域的才能。
标题:规模狂飙难掩同质尴尬 券商资管“调结构”箭在弦上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