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6字,读完约2分钟
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公众理财意识的觉醒,金融消费领域的侵权、违规和欺诈行为几乎触及了绝大多数中国居民。在线金融平台荣360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71.5%的被调查网民收到过各种欺诈短信,49%的被调查网民表示遇到过理财产品的虚假宣传,64%的被调查网民在办理按揭贷款过程中遇到过“造假”。
荣360数据研究所首席专家指出,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网上支付的普及,金融消费领域出现了四种欺骗趋势:一是从线下延伸到网上。过去,犯罪分子主要通过短信和电话实施欺诈。如今,金融诈骗的渠道已经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第二,被欺骗的人的数量较年轻,被欺骗的人的数量较大。原来受骗的人都集中在中老年。现在,习惯上网的年轻人也成了被欺骗的对象;第三,它呈现出“技术与移动”的趋势。例如,伪装成银行网站、400客户服务电话等。,新技术如二维码、各种应用、快速支付和“免费wifi”也被犯罪分子使用,使人们难以防范;第四,欺诈过程越来越短、越来越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便捷的体验,也减少了被欺骗者思考的时间,从而为犯罪分子批量作弊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调查还发现,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权利保护意识仍然非常薄弱,而金融消费者欺诈正在翻新。在遭遇各种金融欺诈后,多达52.7%的受访网民选择“承认运气不好”,不再追究。只有47%的被调查网民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只有7%的人能真正将自己的权利付诸行动。此外,荣360的调查还发现,60%的用户认为“反欺诈水平差,容易上当受骗”。
标题:金融消费诈骗被骗人群年轻化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