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3字,读完约3分钟
一批中国企业正试图利用以色列的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现代化的新浪潮中抓住机遇。
金正大集团首席运营官翟纪东4月28日在第19届以色列农业科技大会上表示,金正大计划在中国建立10个以色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1000个是合作示范区。目前,山东临沭和贵州瓮安两个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启动。金正大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商,市场价值约56亿美元。
“每个农业示范区的投资约为5000万至1亿元,我们将考虑把它放在新疆的第三个示范区。”翟纪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金正大集团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以色列建立农业实验示范基地,推动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推广,组织300多人赴以色列进行农业技术交流和培训。
4月28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信在以色列农业技术以色列特别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引用了两个成语来形容中以农业合作的广阔前景,即“民以食为天”和“工人要想做到最好,首先要磨利工具。”前者用来强调农业对中国的重要性,而后者则强调以色列在世界上领先的一些农业技术对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价值。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李也介绍了一些以色列农业技术。他认为,未来20年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解决食品安全、稳定供应、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挑战。在这些领域,中国可以利用以色列的技术。
在以色列农业技术中心,以色列农业部长雅伊尔·沙米尔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重点介绍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情况。他还推荐了以滴灌技术闻名的耐特菲姆公司。
旱地种小麦,水田种水稻是农业社会几千年积累的常识。但这种常识正受到挑战——滴灌技术的发明者Naitefim正试图向中国合作伙伴证明,“在旱地种植水稻”不仅是一个空,也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
广州耐特菲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秋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在此之前,中国大部分的商业场所都在宁夏、陕西等干旱地区,但滴灌技术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的主要推广方向不是在西北干旱地区,而是集中在江苏、江西、辽宁等产粮大省。
曾秋鹏说:之所以向这个方向调整,主要是因为其“旱稻”滴灌技术不仅强调节水,而且强调水肥一体化和降低人工成本的优势。他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未来工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50年前,奈特菲姆发明了滴灌技术,在以色列沙漠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后将该技术传播到全世界。曾秋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市场目前仅占Netfim全球业务份额的5%,但近年来却经历了200%-300%的爆炸式增长。
然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许多参加农业高交会的中国企业领导人表示,在中国推广“旱地水稻种植”技术并非易事。
关于中以农业科技合作,沙米尔部长介绍说,目前主要有几种模式。首先,中国许多地方政府与以色列开展了政府间合作项目。在这方面,yair shamir认为,项目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第二,一些以色列机构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办了一些以色列技术孵化园。
雅伊尔沙米尔还注意到,联想等中国企业最近开始投资以色列风险投资基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他表示,除了考虑利润指标外,他还希望一些企业能够投资一些能够增加中国农业附加值的项目。
标题:瞄准农业科技红利 金正大淘金以色列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