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0字,读完约5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赵春燕来自北京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科技公司以发展物联网为主营业务,同时通过布局一些子行业来拓展空空间的发展。例如,去年在新三板上市的兴通联华,不仅继续深化道路运营管理和检测维修信息业务,还将目光投向“智能物流”等领域。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兴通联华(430614)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巡检维护信息业务起家,应该是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公司dcm投资的项目之一。

兴通联华成立于2002年,并于2007年获得了dcm的第一轮投资。在dcm的投资项目中,Dangdang.com、Zhaopin.com、豆荚和58城相继上市,而兴通联华去年才在新三板上市。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对此,兴通联华董事长张全胜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承认,公司成立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尚未启动”。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兴通联华的业绩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与公司深入培育物联网、强化“智能物流”理念、拓展环保领域密不可分。

兴通联华财务报告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56万元;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850万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6202万元,同比增长16.42%;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023万元,同比增长42.22%。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风险资本dcm已经“潜伏”了8年

兴通联华的全称是北京兴通联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最初是一家交通系统企业,后来经历了转股改制和多次增资。目前,公司是一家基于物联网及其高端传感器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为交通、土地灾害、建筑、环保等领域提供监控、预警和治理系统开发服务及相关产品销售和测试服务。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1月14日,公司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总股本2800万股。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据了解,2007年,兴通联华收到了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公司dcm的第一笔投资。目前,dcm的管理合伙人林新和仍担任兴通联华的董事。从这个角度来看,dcm已经在兴通联华“潜伏”了8年。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张全胜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在与dcm谈判后,林新和决定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进行投资,主要是因为他对兴通联华提出的“智能物流”概念持乐观态度。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2012年,兴通联华收到了第二笔投资——国内pe巨头中科邀请投资落户。从那以后,更多的资本相继而来。

根据兴通联华2013年度报告,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前10名股东中,国内两大自然人张全胜和聂新权各占28.73%,第三家富华英(北京)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占24.62%,第四家中科汇通(山东)股权基金有限公司占7%。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据了解,富华英是dcm的全资子公司,而中科汇通是中科商社的全资子公司。在兴通联华的五位董事中,dcm合伙人林新和、中科商人秦煌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招商局高级副总裁秦煌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在兴通联华进行尽职调查和投资后管理时,当与公司创始人交谈时,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叫快餐午餐来解决问题。“除了创始人的可靠性,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也是我们的梦想。”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据了解,兴通联华的两名实际控制人张全胜和聂新泉均来自交通系统,聂新泉目前担任五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董事。

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兴通联华的业绩开始发挥其实力。根据兴通联华财务报告,201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1023万元,同比增长42.22%。

此外,在同花顺(300033,古吧)统计的39家物联网概念企业中,兴通联华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位居行业第一,销售净利润率位居行业第十,均处于行业上游。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记者查看了兴通联华2014年半年报,发现公司收入仅依靠技术开发业务,其中技术开发业务本期实现营业收入6006万元,本期实现总收入6202万元。技术开发占公司收入的近96%。另外,产品销售(软件和检测车)和检测监控服务(包括道路、机场、桥梁检测和车辆监控)分别只有149万元和36万元。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兴通联华是一家独立于国家交通系统的公司,其最早的业务是公路系统和水利的在线监测。目前,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产品销售与测试服务。其中,技术开发与服务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高边坡稳定性监测与治理系统等系统的开发与服务;产品销售主要包括道路检测车、道路养护信息采集系统、桥梁监控系统等产品的销售;测试服务是测试道路、桥梁和隧道。这些内容与物联网密切相关,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西南证券M&A融资部业务经理孙光荣(600369)告诉《国家商报》,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浪潮。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同比增长38.6%。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布局、环境保护和降低客户集中度

兴通联华2013年年报和2014年半年报均提到公司客户高度集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据了解,兴通联华主要依靠中国水利基础局有限公司、北京华联恒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交通科学研究院、福建华联智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客户,如果公司不能继续与上述客户保持业务关系,或者不能开拓新客户,公司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根据兴通联华2014年半年度报告,公司来自北京华恒恒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的收入高达2748万元,占总收入的44.32%,来自中国水利基础局有限公司成都大慈寺项目经理部的收入达到2198万元,占总收入的35.44%。这两个主要客户的收入占公司收入的近80%。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在2014年中期报告中,兴通联华还表示,公司独家代理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和物流车辆终端销售,以及物流车辆监控和调度平台服务,已逐步做出努力,预计订单将陆续签约,形成公司未来的主要利润点之一,将达到积极调整收入构成和分散客户集中度的目的。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据《国家商报》记者报道,由天津兴通联华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和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军民联合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盛鑫兴通公司将于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盛鑫兴通公司拥有北斗gps双模芯片和915rfid芯片的自主知识产权,其股东是国家军用标准和超高频rfid国家标准的开发者,拥有40多项专利。作为gps双模芯片和915rfid芯片在交通和智能交通行业的独家代理,兴通联华2015年收入将超过3000万元。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2014年7月1日,交通部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2014年第5号令)正式实施。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实现车辆动态监控系统,首先必须实现车辆操作平台的网络化联合控制。这对卫星导航行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处。据业内专家介绍,上述措施将为北斗导航系统带来100亿元的市场增量。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国家商报记者近日获悉,兴通联华开发的汽车已通过交通部认证,公司开发的监控平台有望于2015年11月获得交通部认证许可。

记者还了解到,兴通联华还通过在地下水污染检测、土壤污染控制等环保相关领域进行布局,降低了客户集中度。

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张全胜坦言,与传统的桥梁和地质灾害在线监测业务相比,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土壤修复和物流信息化的增长更大。

《上海》

采访

兴通联华董事长张全胜:整个产业链都涉及土壤污染控制

国家商报记者赵春燕

联华星空传媒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13年。在此期间,兴通联华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全胜错失了一个发展良机,遭遇了财务困境,但他从未放弃。

近日,国家商报记者在北京北五环附近的兴通联华总部与张全胜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对话,就知名风投机构dcm为何在公司“蛰伏”八年、业绩“逆转”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张全胜无法掩饰国家物联网和环保产业政策的密集发布所带来的兴奋。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水资源管理的门槛很高,市场很大

Nbd:“水十篇”刚刚发布。该公司在水污染控制和检测方面有什么优势?你对市场有什么期望?

张全胜: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共同努力控制地下水污染,每年投资超过10亿元。未来水处理市场的规模可能超过一万亿元,其中早期检测的规模将达到几十亿元。今年5月和6月,地下水质量监测招标会议真正开始,公司将陆续参加这些招标。在水处理方面,兴通联华与专业水务公司有上下游关系。兴通联华负责对地下水中相关元素的含量进行早期实时在线监测。这部分内容非常专业,门槛很高,不会有大量的竞争者。目前,中国只有五六家公司符合技术要求。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土壤修复和处理已经开始。公司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

张全胜:虽然“十大土壤”计划仍在制定中,但市场已经启动。例如,今年,北京列出了近100亿元的土壤修复计划。阿童木联华将参与此类计划的实施。此外,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年来一直在治理土壤污染,我们都有接触。如果政府规定将来“谁污染谁治理”,市场会更大。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在土壤污染控制方面,我们将实现从初始检测和监测到后期处理工程咨询方案的整个产业链的介入。该公司在地下水质量监测和土壤污染控制方面的总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5%。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目前,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美国和德国等一些外国公司,但我们的合资股东日本奥约地质有限公司在土壤污染控制方面也有优势。

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会扩大

Nbd:公司的智能物流布局有哪些举措?

张全胜:兴通联华在智能物流行业发展已久。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时,我的研究课题是“中国智能物流发展模式研究”。从公司层面来看,兴通联华从2010年开始投资相关芯片和高端传感器的研发。与韩国合作花了四年时间,直到现在才在中国上市;北斗gps芯片去年年底才上市并开始销售;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参与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于今年6月开始生产。此外,公司还与山东高速(600350,古坝)公路集团合作,尝试建设综合物流平台——“伊曼”。并将与其他几个高速公路集团一起推广这一模式。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Nbd:就智能物流而言,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张全胜:兴通联华不是做物流本身,而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物流在线信息服务,属于细分市场,未来将拓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渠道服务。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Nbd:在兴通联华的业务框架中,还有桥梁防灾减灾。在你看来,这个市场的发展有多大?

张全胜:桥梁减灾防灾检测是我们的传统业务,是一个“稳定且有利可图”的项目。目前,中国有60多万座桥梁需要在线监测,但它们并不像环保和智能物流那样受到市场的重视。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Nbd:你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张全胜:目前订单很多。另外,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业务方面,从今年6月开始,公司每月的服务费收入将会有稳定的增长,所以兴通联华每年可以轻松实现2亿到3亿元的收入。去年,该公司的收入超过1亿元,今年将超过2亿元,并将在明年保持这一增长速度。目前公司的毛利率在30%左右,将来肯定会更高。将来政府增加投资后,我们的R&D开支可以摊薄。

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Nbd:你认为公司对政府业务的高度依赖怎么样?

张全胜:实际上,该公司的智能物流部门对政府业务的依赖性很小,但对地下水监测和土壤污染检测及修复业务的依赖性更高。另一方面,政府项目也有优势:门槛高、竞争低、资金有保障。随着招投标环境的日益规范,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好。

标题:星通联华深耕物联网 强化“智能物流”概念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