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6字,读完约8分钟

一个月前,环境保护部宣布将重启绿色gdp的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尘封了将近10年。

记者注意到,重启时间是陈吉宁被任命为环境保护部部长后的一个月。这一时期,“宽中缺失、松中有软”的环境监管执法明显加强,环保部门开始从“监管企业”向“监管政府”转变。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绿色gdp核算的目的是弥补传统gdp核算无法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

4月23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绿色gdp核算研究组组长王晋南告诉记者。

该研究小组的专家将2004年开始的研究称为绿色gdp1.0,现在重新开始的研究称为绿色gdp2.0

环境污染的年损失超过一万亿元

事实上,说“重启”可能并不合适。对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来说,绿色gdp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在王晋南看来,绿色gdp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因素,从gdp总量中扣除资源消耗、环境退化、生态破坏和污染控制的成本。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这份扣除国内生产总值的“账簿”长期以来一直掌握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手中,涉及31个省市,已经记录了10年。

23日上午,在王晋南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9份《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堆积在一起。从2004年到2012年,这些报告每年都发表。目前正在编写2013年报告。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虽然每篇报道都标有“公开版”,但王晋南只允许记者对报道封面进行拍照,而不能阅读。“这份2004年的报告是向公众公布的,并没有宣布别的什么‘搁浅’。”他说,“当这些研究结果公布后,我们还要等部里的安排。”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然而,王晋南向记者透露了近十年来绿色gdp的总体研究结论。

例如,2004年,全国狭义环境污染损失已达511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5%;2008年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6亿元;截至2009年,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损失总成本为13916.2亿元,比上年增长9.2%,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8%;2010年,中国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的总成本为15513.8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虽然从2004年到2010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3%,但环境污染的绝对经济损失仍在逐年增加,表明我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控制。”王晋南说道。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在令31个省市担忧的核算结果中,海南省的环境污染损失最小,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然而,河北省相对贫困,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如果按照绿色gdp核算方法扣除,河北省的gdp几乎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因此,绿色gdp核算的结果和31个省市的排名遭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反驳。"有了这样的账目,我这些年不是白做了吗?"一位当地官员说。

绿色gdp研究重启运动

绿色gdp首先是由联合国统计部门倡导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的。2004年,中国开始研究绿色gdp。

在采访中,王晋南列举了2004年以来中央高层关于开展环境经济核算的各种指示、指示和文件。

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与环境座谈会要求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的评价体系,建立并保持人与自然的相对平衡关系;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和奖惩机制。”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王晋南表示,这些都表明了发展和继续探索绿色gdp核算的现实需要,要求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从区域和行业的角度,从量化货币化的角度,计算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绿色gdp”研究是如何重启的?

对此,王晋南告诉记者,2013年11月,研究小组向时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提交了一份题为《发展中国生态产品核算和自然资源核算》的报告。

"当时,部长和几位副部长都有指示."之后,研究小组起草了一份工作计划。

在王晋南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今年3月26日的部长级会议纪要。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主持,主题为“审查国家环境资产核算体系研究工作计划”。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本课题将决定重启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并将定位于研究项目层面。

绿色gdp2.0

王晋南表示,与绿色gdp1.0相比,绿色gdp2.0将寻求创新。

在内容上,加大基于环境容量核算的环境承载力研究,圈定资源消耗高强度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区,找出“环境家庭”;在技术上,它克服了早期数据薄弱的问题,巩固了核算的数据和技术基础,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污染源普查等多源数据,构建了支持绿色gdp核算的大数据平台。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他介绍说,以大气和水为例,根据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特点、流域的特点、空燃气和水的国家标准以及环境功能区的要求,计算出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量,即环境容量。如果这一能力计算清楚,环境容量资产的负债就可以计算出来。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王晋南认为,从绿色gdp2.0版构思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如何实现现有国民经济的绿化,提高传统经济的绿化程度,即把那些在当前GDP 2.0中高消耗、高排放的成分挤出来,并扣除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二是创造一些新的绿色产业,特别是生产目前供不应求的生态产品,发展绿色产业。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计算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gep)和在现阶段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效益。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王晋南承认,绿色gdp核算研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方法学、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可比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它还不成熟,要研究并形成一个可操作的系统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部门越少颜色越好

为了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王晋南告诉记者,这“非常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分散的资源部门和综合统计部门。

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研究(绿色gdp)”项目。

2005年,绿色gdp核算试点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在10个省市启动。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2004年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同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专门听取了绿色gdp核算结果研究小组的报告。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此后,世界银行协助中国开展了“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项目。

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还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了森林资源核算、水资源核算和矿产资源核算等研究项目。目前,水利部门和林业部门分别完成了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核算研究。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怀疑,后续报告被‘流产’。”王晋南说,一些官员回避谈论绿色gdp,甚至“谈论绿色变化”,说绿色gdp是不科学的。

地方政府对公布研究和会计结果更加敏感。2006年底,参与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的10个省市全部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验收,但只有两个省市公布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成果,部分试点省市还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出了正式信函,要求不公布不同省份的核算结果。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在王晋南看来,这种地方政府态度的转变和部门间的意见分歧导致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发表最终陷入僵局。

“这是一个教训。”王晋南表示,作为一个研究项目,部门越少越好。例如,如果某个部门计算资源状态,数据会变小吗,如何反映政治成就等。然而,研究小组计算了各种污染损失,这是更加中立和客观的。

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绿色gdp的研究成果何时用于绿色评估?

对此,王晋南表示,不要对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寄予太大希望,也不要总是问评估的方向。我们应该以科学宽容的态度对待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标题:从1.0到2.0:绿色GDP十年研究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