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8字,读完约7分钟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湖南湘江新区。这是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批准的第12个国家级新区。它的建立和建设将有助于构筑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许多区域经济专家分析说,由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未来国家新区的数量有望继续增加。目前,国家新区优惠政策不多,但主要侧重于生产与城市的融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主导作用。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新区

经批准的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核心区包括岳麓区岳麓街等15条街道,望城区于家坡街、宁乡县金州镇等8条街道,涵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公园,面积49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70亿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工业增加值2110亿元。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童忠贤分析了《中国商报》。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之后,湘江新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新区意义重大。加快湘江新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打造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更好更快发展,而且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然而,许多当地居民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们对湘江新区的批准只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些公民包括学者、公务员、商人和媒体从业者。

市民持谨慎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沙的“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试验区和试点区最终与大规模、旷日持久的圈地和卖地运动混为一谈,令各界人士颇感失望。《中国商报》记者曾就“两型”产业布局采访过长沙“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市政府领导,但对方回避了“两型”产业的话题,大谈征地的“资源节约”,并为记者推算出“农民市民化可以节约100多平方米的土地”。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目前,湘江新区包含了原“两型”试验区的很大一部分,但同时也包含了新区,尚未整体开发。

然而,也有人乐观地认为,湘江新区在水平和结构上应该高于以前的“试验区”,应该由湖南省统筹管理和布局,不一定要走长沙的老路。

本月初,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实施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发布后,国家批准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分析说,武汉地区有很强的科教实力和产业基础,包括装备制造、光电产业等产业,都很好,有望成为继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级制造基地。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其中,长沙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从长沙的产业结构来看,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产业主要满足国内需求,尤其是国内投资需求。近年来,随着以铁路、公路和机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长沙装备制造业也受益匪浅。同时,它还培育了中联重科(报价00157,咨询)和三一重工(报价600031,咨询)等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新批准的湘江新区将继续发挥其在这些方面的优势。目前,湘江新区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区域重要增长极

湖南国家级湘江新区的批准成立,也意味着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县新区、贵州桂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浦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成立后,国家级新区总数已达12个。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自1992年10月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在2012年10月之前的20年内,共有6个国家级新区获得批准。近年来,各地掀起了申请国家新区的热潮。除了12个正式批准的国家新区外,许多城市都提出要建设国家新区,包括江西昌九新区、福州新区、武汉新区、郑州郑东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鹏鹏分析了《中国商报》。与当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相比,目前国家级新区政策的含金量很小,尤其是地方政府最关心的财税优惠政策几乎缺失。像过去两年批准的自由贸易区一样,国家新区不再是一个政策洼地,而是一个改革高地,主要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形成自身优势。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鹏鹏说,经济特区当年的政策优势比现在的新区要大得多,但现在汕头和珠海的经济发展也很普遍,甚至比一些非经济特区城市还要差。因此,国家新区能否发展好,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资源和设备,并找到自己的位置。“目前,在全国新区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两江新区表现良好,其他新区目前的成绩仍然有限。”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然而,即便如此,当地为建设国家新区而进行的斗争表明,这顶“帽子”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彭宇说,地方新区批准为国家新区,标志着地方的发展思路、定位和措施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国家认识到你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是一个国家更加重视的地区。这也是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的一种方式。”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童忠贤认为,当前国家新区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中西部地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国家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发挥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的作用,作为新的区域增长极,能够带动周边地区从点到面的发展。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国家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国家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综合功能区,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规划执行不严、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产业竞争力弱、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意见》要求将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建设布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和人口与产业的协调集聚。适度控制开发强度,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功能稳定,推动新区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区域。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国家新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以人为本,逐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着力解决人口就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切实实现产城一体化。

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意见》还明确了国家新区的发展目标,要求新区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把新区建设成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 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生产与城市整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新区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标题:国家级新区增至12个政策优惠已不多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