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4字,读完约4分钟
打开雅培和多美滋的官方网站将会打开一扇支持母乳喂养的窗户。据估计,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这个秘密。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禁止大众媒体或公共场所发布婴儿奶制品、饮料和其他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食品的广告。
《中国商报》记者查阅了此前颁布的法律法规,发现该法规并非新法规,而是源于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母乳代用品国际销售规则》(以下简称《守则》)。当时,中国卫生部部长钱新忠率团出席会议并投了赞成票。
根据该守则,禁止向公众宣传母乳代用品、奶瓶和奶嘴,禁止公司向母亲出售这些产品,禁止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进行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刷婴儿图片等。其中,母乳替代品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和其他喂养婴儿的奶制品、大米和小麦粉、饮料、蔬菜汁等。,还包括用于人工喂养的奶瓶和奶嘴。
这里的“婴儿”是指6个月以下的婴儿,而奶粉领域的相应产品是一块婴儿配方奶粉。
然后,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1995年,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委颁布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奶粉销售者和经销商作出了相关规定和限制。它明确规定,禁止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书籍、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媒体上宣传母乳代用品,包括广播和出版有关母乳代用品的报道、文章和图片。
记者了解到,2013年9月,多美滋在医疗渠道接触到“第一口牛奶”,国家有关部门修订了《管理办法》,规定更加严格。
现在,这一规定进入了《广告法》的修订稿,并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三次审议,这意味着监管进一步升级。《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制定。《广告法》已经上升到法定范围,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因此,这两者不是一个层级。”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程青松告诉记者,这表明国家对此更加重视,并从更高的层面进行立法,未来在市场实施过程中将有法可依。
我们为何要加强对母乳代用品的监管,这项政策能否有效地实施?
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戴认为,母乳是任何奶粉都无法替代的,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它含有免疫物质和母体抗体,尤其是初乳。这些抗体可以在至少6个月内保护婴儿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而这是不能添加到奶粉中的。
特别是在一些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加工中,由于工艺的限制和高度的热损伤,很难有效地保留原料奶中的天然免疫活性物质和活力。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2007年,中国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为52.4%。2000年,目标是在十年内达到85%。事实上,2010年,全国母乳喂养率仅为64%左右。
同时,近年来,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和进口品牌逐渐增多。“对于大多数奶粉制造商来说,利润最大化是首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无良制造商不择手段地销售他们的产品。”一家进口品牌奶粉经销商告诉记者,总有政策,但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经销商进一步分析,目前市场实施存在“两个困难”。“一方面,一些国内领先企业和跨国巨头往往凭借资源和公关优势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支配地位,这给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带来了考验;另一方面,一些中外品牌和小品牌不怕赤脚穿鞋。由于它们体积小,非法成本低,所以它们经常冒险。”事实上,市场上最难的是中型品牌,它们不断呼吁公平竞争。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坦言,自1995年《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卫生部作为牵头单位做了大量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认识的偏差,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其中,一些企业对奶粉和母乳的宣传声音仍然很大,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一些母亲觉得牛奶不够,她们担心她们的孩子会吃得不够,或者如果她们害怕饿了会添加配方奶粉;由于产假有限,一些白领工人四个月后去上班。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只能靠奶粉在家喂养婴儿。此外,当父母出差几天,在家如何对待他们的孩子…这些实际问题已经限制了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虽然《管理办法》明确禁止为婴儿做母乳代用品的广告,但一些媒体报道正面宣传为2段(6~12个月,又称“较大的婴儿配方奶粉”),但展示的产品只有1段,只屏蔽了“1段”一词。
就此,国内一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产品广告的制作上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央视等媒体的所有广告都是2、3款婴幼儿配方奶粉。不过,他也承认,“由于该公司不附属于市场终端经销商,因此很难控制他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是否标准化。”
标题:婴儿配方奶粉广告禁令酝酿加码 政策执行难在哪儿?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