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2字,读完约6分钟
为了配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从2014年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名单的城市也加快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据合肥当地媒体报道,日前,安徽省政府表示,安徽将加快收费设施建设。到2017年,它将在该省建造大约50个充电(替换)电站和大约35,000个充电桩;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备先进、覆盖全省的收费设施服务网络。与此同时,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前沿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都发布了具体的充电桩建设计划。
从理论上讲,这对充电桩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在此之前,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政策,规定“企业和个人建造电动汽车充电桩可享受高达30%的补贴。”
“本来,建设充电桩的费用约为5000元,但一些建筑企业报的统一价格是12000元,补贴的金额几乎与建设成本一样。最终,企业实际上免费获得了工业。因此,我知道一些企业正依靠这件事来建立势头,并希望在未来实现上市的目标。”一名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此前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然而,除了这些公司,真正投资这个领域的人并不多,尤其是私人资本。原因是充电桩的盈利模式不明确。
充电桩只有一种盈利模式
原定于3月1日在合肥实施的1.7元/千瓦时的收费标准,因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的疑虑而被推迟。近日,据报道,在合肥市物价局、市科委、汽车公司和收费设施运营商的共同协商下,该收费标准有望降至1元以下。
所谓“收费服务费”,是指业主在公共收费设施中享受收费服务后,除基本电价外,需要向服务提供者支付的费用。“服务费是应该收的,但是现在怎么收确实是一个矛盾。”CCID咨询汽车工业研究中心的分析师王家弘认为。他认为,目前作为运营商主要利润来源的服务费过低,投资回收期过长,会影响社会资本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如果收入过高,无疑会抵消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从合肥目前的价格来看,确实太高了."王家弘认为。对此,记者特意计算了一下。以纯电动汽车和岳iev4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其每100公里耗电量为13度。根据当地价格,业主在公共充电桩上一次充电共需支付2.375元(公共充电桩的基本电价约为0.675元加1.7元),每100公里费用约为30元。如果是同等级别的燃料车,100公里的费用大约是50元。在使用方面,虽然前者比后者低,但后者在购车成本和便利性方面比前者有明显的优势。“如果你遵循这个价格标准,无疑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根据王家弘的说法,在他看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发点是低成本。如果这个理由不再成立,消费者肯定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
"但是,公司也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投资周期的回报."王家弘告诉中国商业新闻记者。以电力交易为例,据江苏省电力公司市场部副主任寇英刚介绍,建设一个电力交易站的成本将高达5000万元。那么,这笔投资什么时候能偿还?以目前运营的新乡电厂为例,一辆纯电动出租车一次换电收费约在40元左右,每辆车一天换两次电,给电厂带来80元的收入。以一年360天的满负荷运营为基础,全市近100辆需要换电的出租车的收入仅为280万元左右,返程期超过10年。即使是投资相对较小的充电桩建设,上海赛特康集团董事长勒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建成100个充电桩,每天每堆收费2.5次,每千瓦时的服务费为0.8元,需要5~7年才能恢复原价。
众筹模式的可行性
因此,尽管政府有意提供帮助,但社会资本显然对此更加谨慎。上海迅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建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设备供应商进入充电(换电)电站运行水平应该是大势所趋,但何时进入是非常关键的。”在他看来,过早或过晚进入都有风险。因此,据其透露,虽然该公司已收到地方政府对“一揽子计划”的几份标书,但于建东还表示,在正式合作前,迅道将与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确保政府补贴能在早期亏损阶段暂时“输血”。
“然而,仅仅依靠服务费很难实现长期稳定的收入。”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考虑到成本增加,消费者更愿意在家里收费,这不仅具有峰谷电价的差别优势,而且不需要服务费。以何玥iev4为例,如果你在家里充电,每100公里的费用只需要10元左右。上海智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明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事实上80%的车主都可以在家充电(自建充电桩+飞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他们想出去充电,更多的人只会补充电力,这显然会给企业带来低利润。
“在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来实现开源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考虑节流来降低成本。”王家弘认为。或许正因为如此,几天前,江苏万邦集团推出了一个名为“明星充电”的众筹项目。“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只要你们的行业符合我们的要求(消费者停留时间超过2小时)。例如,医院、购物中心、学校、超市等。),有超过5个自己的停车位,可以添加多余的电容器,而无需单独扩展。”星空传媒董事长邵丹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据介绍,合格的合作伙伴只需要场地,而星空传媒负责建设。完工后,双方将分享服务费收入。“从成本和风险的角度来看,双方的成本都有所降低。目前,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黄志明认为。邵丹伟表示,今年常州和武汉将分别建设1500和10000个充电桩,未来三年将投资50亿元在全国建设25万个充电桩。"根据我们的模型,预计费用将在2~3年内收回."邵丹伟告诉记者。然而,在她看来,利润不能仅仅来自服务费。“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应用服务平台为车主提供增值服务,从而创造利润。”然而,她没有向记者详细说明她明确的利润点。
王家弘认为,国内企业不仅没有提出明确的盈利模式,也没有可以向国外学习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整个产业链处于野蛮增长状态。“谁有更好的模型,谁就能以小资本撼动大市场”,王家弘认为,然而,可能需要时间来回避和测试谁是最终的赢家。
标题:盈利模式成充电桩落地拦路虎 众筹模式能否破题?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