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0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升温,许多上市公司兴奋不已。近日,上市公司熊猫烟花(报价600599,咨询)宣布计划以现金形式收购p2p平台“你我贷款”51%的股权,并宣布从4月20日起更名为“熊猫财务控制”,正式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在宣布收购你的贷款之前,熊猫烟花去年7月推出了p2p平台“银湖网”。截至目前,银湖网平台上的项目交易额已经超过7亿元。除了Yinhu.com,熊猫烟花还计划建立在线支付、金融信息、众筹、小额贷款和技术投资公司。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在熊猫烟花之前,上市公司银之杰(报价300085,咨询)也于今年2月与深交所在线贷款平台连晋学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明确表示银之杰将在条件成熟时入股连晋学院,以实现双方资源共享。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上市公司频频抛出的橄榄枝也使得p2p公司“借道上市”成为可能。据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上市公司参股p2p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收购和参股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案例将会陆续出现。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干预,整个p2p行业的无形门槛越来越高,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那些小平台将被一个接一个地淘汰,大平台将获得新的融资或与产业资本结合,进入争夺资产和融资成本的新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荣360首席执行官叶大庆告诉记者。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P2p“上瘾”

您的贷款成立于2011年6月,累计交易近100万笔,累计交易金额47亿元。然而,"你我之间的贷款"告诉记者,交易只是签署了框架协议,仍有许多细节尚未敲定。熊猫烟花的宣布有点“过于仓促”。熊猫烟花在声明中还表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为了完成这笔交易,熊猫烟花计划通过不超过10个特定对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这些资金将用于支付这笔交易的现金对价,不足的资金将用于支付。熊猫烟花没有透露交易的具体金额,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你和我借出了51%的股份,卖出了15亿元。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你我贷款”的整体估值将达到30亿元左右。许多p2p从业者感叹,目前p2p平台的估值往往在几十亿元左右,虚高现象非常严重。

“p2p企业的高估值主要与行业热有关。许多人不懂金融,但觉得p2p有光明的未来,不应该错过,所以他们聚在一起。这是非常相似的热创业板。”排派贷款首席执行官张军表示。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对于p2p公司来说,上市公司并购有很多好处:首先,上市公司可以提升p2p平台的品牌和信誉,带来强大的信用背书。其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资本,这使得平台能够获得低成本的流动性。第三,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可以为p2p平台提供良好的主体。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并购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可以为其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提供新的途径。

张军指出,上市公司购买p2p公司通常基于三个考虑:第一是炒作概念和市场价值。第二是出于商业原因。如果一些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有很多中小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很强的资金需求但不能向银行借款,那么上市公司收购的p2p企业可以帮助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本身可以增加对上下游的支持,并开辟另一块收入。在第三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因此他们提前计划并获得新的业务收入。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合作拼图

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许多上市公司开始觊觎这块蛋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0多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参股和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迅速渗透到p2p行业。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此后,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多表现良好。受到上市公司青睐的P2p企业也获得了不同的幸运光环。例如,深圳p2p平台“金鹏学院”拥有深圳高新头、创维、海能达等22家上市公司作为股东。虽然它是在去年12月1日低调推出的,但它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短短四个多月,金鹏学院的营业额已达11亿元,其快速增长令人震惊。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幸运的是,还有另一个深圳p2p珠宝贷款平台,由东方金隅(报价600086,咨询)、金艺文化(报价002721,咨询)和翠花珠宝(报价002731,咨询)三家上市公司与珠宝企业联手打造。目前,珠宝贷款仅半年就达到8.55亿元。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上市公司并购将成为整个网上贷款行业的一条共同之路。即便如此,这种高调的联合努力也不能让双方都放松下来。因为很多时候,上市公司和p2p的融合不能带来1+1;2的效果。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很明显,p2p企业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他们的优势在于技术和团队。一些上市公司自己也在做工业工作,合并后如何生存成了一个大问题。”荣360首席执行官叶大庆表示,“另一方面,p2p行业的监管仍是空白条,而上市公司的监管非常严格,这很可能导致冲突。”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在此基础上,随着p2p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线客户获取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p2p营销的高成本可能会让上市公司难以承受。

据一家p2p公司的创始人说,通常,吸引新用户点击的推广成本是几元,但新用户投资的市场成本往往是几百元。“目前,p2p行业每个新投资用户获得客户的平均成本超过500元。”他告诉记者。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相应地,中国有数以千计的p2p平台,但很少盈利。然而,上市公司并购或建立p2p企业后,有必要将p2p企业的盈利能力纳入财务报表。因此,在烧钱争取客户的过程中,上市公司需要谨慎。如果“允许损失但不要太多”,将会给p2p平台的执行团队带来很大的困难。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在张军看来,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投资p2p企业不应该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如果上市公司是为了给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那么这种持股也会产生一些协同效应。如果是出于其他原因,那么这些投资实际上是该行业浮躁状态的写照。

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叶大庆指出,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有必要了解上市公司介入的深层原因,评估这一投资是否能给p2p平台带来协同效应。如果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远离金融业,并且短期资本回报率很高,那么两者很难融合。毕竟,在p2p企业中,人员培训、完善的风险控制和技术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标题:A股“上瘾”P2P:高估值下的隐忧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