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5字,读完约7分钟
虽然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无法探索转型之路,但恒大地产已经在多元化之路上走了很长一段路。
从2010年投资中国足球,到在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的恒大冰泉,甚至与韩国陈元一起建造一家美容医院...到目前为止,恒大的多元化版图已经渗透到体育、文化、快运、健康等多个行业。凭借房地产资本的实力,许家印迅速进入新的行业,打算将恒大从一家领先的房地产企业转型为“长河百货”这样的多元化商业巨头,跻身世界500强。
然而,恒大的高调扩张也引起了质疑。易居中国首席执行官丁祖昱曾直言“无法理解”恒大的多元化,因为这些新兴产业与主要房地产行业之间缺乏协同和联系。资本市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恒大地产上市五年多以来,股价一直徘徊在低位。
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的徐家印,看上去很温柔,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冒险精神。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由他执掌的恒大地产濒临死亡。后来,它不仅起死回生,而且成为了十亿美元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善于观察空反击的许灿佳音,这次带领恒大在房地产转型的浪潮中再上一层楼?
用房地产资本培育新产业
恒大地产控股的新媒体(00708,hk)近日宣布,将收购天津恒大陈元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96.25%的股权,而韩国最大的美容机构之一陈元医疗美容医院持有恒大陈元剩余的3.75%的股权。据悉,新媒体将更名为恒大健康产业集团,公司将在天津和海南开设两家高端国际美容整形医院。这意味着恒大正式敲响了美容健康产业的大门。
健康产业只是恒大多元化扩张的猎物之一。自2010年斥资约1亿元收购从中超降级为中国A级、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广州足球俱乐部以来,许家印连续三年大把花钱,于2013年11月9日赢得亚足联冠军联赛。在恒大足球强大的品牌效应下,恒大先后推出了恒大冰泉、恒大粮油、魔兽熊婴儿奶粉,力求打入快速发展的消费品市场。“我们研究了许多财富500强公司,发现当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走多元化的道路。如今的恒大已经具备了规模、团队和品牌优势。如果你不采取多元化战略,你将在未来失去许多发展机会。”许家印清楚地意识到,虽然房地产业务发展依然强劲,但市场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恒大需要寻找更多市场广阔的新兴产业。
为此,当王石在去年8月的亚布力峰会上透露万科仍对没有找到转型方向感到失望时,许家印告诉《商报》记者,恒大自2013年以来已派出1000多支团队对各行业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决定拓展新的行业方向,瞄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健康消费(引用603883咨询)。
在许家印的棋盘上,在不久的将来,在恒大的商业帝国中,房地产将成为一个基础产业,而矿泉水、粮油、奶业和健康产业是四个新兴产业,都有自己的上市平台。届时,“恒大”将不再只是一个房地产品牌,而是围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消费升级而演变成一个全新的品牌。
争论中的多元化
许家印正在把他的恒大打造成冒险家的天堂,他的野心难以掩饰。然而,多元化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国内企业多元化转型失败的案例不计其数。在很多人眼里,恒大的多元化道路过于激进。
丁祖昱直言,恒大布局的新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新产业与主要房地产行业之间也缺乏协同效应。这更像是房地产在难以赚钱时被迫进入其他行业。
恒大经营不善吗?来自行业和媒体的质疑仍在继续。
徐佳音自己并不同意这一点。在他看来,恒大地产的年销售额超过1300亿元,回报率超过1100亿元,核心净利润也超过100亿元。与这样的大型企业相比,近两年62亿元的新产业投入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更重要的是,房地产仍是恒大的根基,投资新产业是恒大迈向更高层次的战略决策。
新欧鹏集团副总裁李占宏同意徐家印的观点。他说,房地产企业将面临一场大的淘沙浪潮,大量只有房地产开发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只有具备跨行业扩张能力的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未来十年内掘金。“与空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市场相对有限,周期也是一样的。既然有必要实施多元化,我们就应该选择与房地产无关的行业。”李占宏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消费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论是经济的高潮还是低潮,市场需求变化不大,与房地产相比,周期性要弱得多。这样一个稳定的行业可以对住宅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像群山一样交错。虽然恒大拥有资金优势,但习惯于暴利和粗放式发展的房地产企业,要想在高度市场化的传统消费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财务报告显示,2014年恒大非房地产业务总亏损31.3亿元,其中矿泉水业务去年亏损23.7亿元。“矿泉水损失了23亿元,主要是因为第一年我们打了很多广告,需要成立一个全国销售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分销产品。损失是正常的。”许家印表示,随着恒大冰泉品牌的流行,未来三年对新产业的投资将大幅减少。预计矿泉水、粮油、乳制品三大行业今年有望实现盈利,三年后将在港股独立上市。"试错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然阶段."李占宏认为,与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相比,传统消费行业的资本投入要小得多。房地产企业在主营业务仍然盈利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业务。即使他们失败了,损失也是有限的和可控的,这比主营业务下滑时的被动转型更明智。
李嘉诚的大陆版?
恒大地产的一位小股东告诉《商业日报》,他投资恒大的最大原因是在许家印看到了年轻时李嘉诚的勇敢。近年来,人们只看到了李嘉诚的稳健和审慎,却不知道如果李嘉诚在事业发展的早期没有勇气收购和记黄埔,他也不会成为今天中国的首富。
经过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徐家印的多元化布局思想与李嘉诚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和记黄埔的发展道路上,其业务涵盖了港口、房地产、能源、基础设施、电信等多个行业。对于李嘉诚来说,在经历了多次金融风暴后,通过配置相关性较弱的多元化业务来保持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秘密。但同时,这也是李利用主业利润进行多元化经营,培育新业务的重要手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和记黄埔在2002年启动的欧洲3g投资,累计投资额超过2200亿港元,但直到2011年才首次盈利,这并没有阻碍李嘉诚对3g业务的热情。
许多投资银行对恒大的多元化战略并不乐观,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许家印总是与空并肩而行,但他擅长“反击”。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早在2006年,恒大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华南五虎”中排名垫底,不到R&F地产的20%。2008年的金融风暴阻碍了恒大的上市计划,使公司濒临破产。在关键时刻,许家印赢得了香港亿万富翁郑裕彤的支持,推动恒大在2009年上市。截至2014年,恒大的销售额已经位居“华南五虎”之首,除碧桂园外,其他竞争对手均被恒大甩在后面。
对于许家印来说,恒大的多元化之路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次创业,能否再次上演“反攻”大戏,将决定他能否成为像李嘉诚那样的中国综合商业巨头。
标题:恒大地产许家印:看空声中二次创业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