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7字,读完约4分钟

控水基金从何而来?新发布的《水利十条》已经给出了答案:一方面,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多元化融资。

尽管今年中央政府的治水预算增加了80%,达到130亿元,与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相比,这仍然是杯水车薪。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水污染控制势在必行。“水十条”要求地方政府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并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运营成本分类提供必要保障。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昨天(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据相关计算,预计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的相应目标需要4万亿至5万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约1.5万亿元。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中央预算,中央财政地方节能环保支出专项转移支付中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为130亿元,比2014年执行额增加60亿元,增长85.7%。然而,与万亿美元的投资相比,金融投资仍然远远落后。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水利十条》提出,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多元化融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涛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完成《水十篇》的主体是地方政府。从长远来看,有必要理顺价格和税收机制等。从短期来看,解决融资问题是必要的,ppp模式可以大力推广。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资金缺口为60%~70%

“水十条”涉及工业水污染控制、城市水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控制、港口水环境控制、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控制和环境监管。在资金来源方面,《水利十条》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资本投入。其中,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中央水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合理承接了一些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水环境保护项目,并向欠发达地区和重点地区倾斜。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根据中央政府预算,水污染防治资金增加85.7%,主要是由于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整合和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增加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中央政府只能在共同的环境保护问题上发挥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努力”控制环境污染。《水十条》还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该行动计划的主体,应在2015年底前制定并公布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并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运营成本分类提供必要保障。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薛涛认为,资金缺口是60%~70%。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增加收费以补充地方财政收入,解决资金问题;短期而言,需要一个良好的融资模式来解决资金缺口。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合作

在市场机制方面,《水十条》提出,一方面要理顺价格和税收,加快水价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改善收费政策。在税收方面,要加快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和资源税费改革。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将纳入消费税范围。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薛涛表示,水价改革和水资源费征收改革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可以解决长期的资金来源,但很难完善制度,至少今年是这样。目前,当务之急是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水十条》还明确提出,在推进多元化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同时,要积极推进融资担保基金的建立,促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推进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鼓励社会资本增加对水环境保护的投资,采用环境绩效承包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北京大悦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社会资本的水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污水处理、污水管网建设和城市河道整治。目前,这些领域都有实际案例。因此,ppp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在薛涛看来,地方政府从什么渠道拿出1.5万亿元?也就是说,短期融资应该转变为长期融资,而这种模式只是ppp。ppp项目的融资规模应在5000亿元左右,但应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金永祥认为,目前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对ppp都有很高的积极性,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如果地方财政负担得起,这是可以做到的。同时,《水十条》对环保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明确“国内企业生产国家支持的大型环保设备必须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这将大大有利于环保企业和ppp项目的实施。

标题:治水预算增86% 借PPP模式找资金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