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5字,读完约4分钟
吴丹
十年前,我在的博客上读到了几个富顺故事,我对金姐姐印象特别深刻。是的,这仍然是博客时代。每次你点击进入“空缝隙中的黄昏”,就像进入一个光线微弱的房间,那里出奇的安静。宋钊用细腻而敏感的文字记录每天的生活,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某个聚会的场景。不管他写什么,他的话都能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减缓时间。
我认识一个人十多年了,我什么都谈过了。几乎可以说你们已经非常熟悉对方了。但是读完《富顺故事》后,我发现宋钊的童年和他心中的故事和记忆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经过仔细考虑,这个人过去十年的状态实际上与我在这几十个故事中读到的他的过去是一致的。他通常是最善良、最低调的朋友,喜欢在聚会和晚宴上微笑倾听。善于表达意见的人总是认真倾听,深思熟虑地点头,并沿着这些观点谈一两句他的观点,这是谨慎的、客观的和非侵入性的。
只是用他的话来说,他不是简单的附和。他的观察,他的想法,在嘈杂的晚餐中静静地发酵。当他深夜回到家时,他走进了空的房间,房间里满是书,从床到地板,再到桌子,然后他不停地倒着所有的东西,这些字就像显微镜一样精致。几年后,当我偶尔打开这些文字,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时候,我会被这些文字的强大魅力所惊吓,这些文字比照相机更详细地记录了我们过去的片段。
十多年来,我每次见到宋钊,他都带着一本书。的确,每一次,他繁忙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时间的琐碎,所以他养成了在各种场合找时间和看书的习惯。我想买书可以给宋钊一种强烈的安全感,阅读也是如此。他过去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情结写在《抚顺故事》里——一个11岁的男孩,成绩不尽如人意,沉默寡言,敏感、抑郁、封闭,“宁愿在家浇菜、养鸡、晒太阳,也不愿回到座位上等着。”那时,他经常躲在角落里,默默地环顾四周。
一个曾经没有自信的边缘人,站在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的中心,看上去沉默不语,但实际上却在以自己的方式偷偷观察着。
这些观察形成了《抚顺故事集》中的十几个短篇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想起身边熟悉他的人,从我祖父母的旧时光,到工厂的老主人,日报编辑部的诗人,电工老赵,愤世嫉俗的小舒,打字员金杰...这些普通人有一些共同之处,与过度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他们的行为有些古怪和固执,他们被周围的人嘲笑或鄙视。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东北小城镇,这些不可理解的边缘人,带着不同的人通常有的自负、自卑和孤独,似乎对其他人来说是悲惨的。事实上,他们过得很平静。
在宋钊眼里,这些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的善良——在离开富顺之前,宋钊并没有被他周围的人所理解。
《抚顺故事集》中两个故事的开篇句子写得非常好。换句话说,这是这个系列想要贯穿的边缘人物的悲剧。
“有时候,有些理想,对有些人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结果。”(《诗人》)
"浪漫的人在现实环境中很容易变得不同."(《廖肃》)
这些人分散在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奇怪的道路。但是读完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没有个性空间的时代,一个中国东北的小城,灰蒙蒙的雪下得很好,不同形状的小人儿就住在这里,这是宋钊永远不会忘记却又不能回去的家乡。
这些人让我想起了顾长卫初春的县城。每天,练习美声唱法的女教师都梦想着能登上真正的歌剧舞台,无数次失败的男生都梦想着能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他们在这个小县城里做着纯洁而不可思议的奇怪的梦。然而,梦想破灭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只剩下一场残酷而无声的悲剧。
这本集子是宋钊的早期作品。他穿插了抚顺、浑河、北山、耐火材料厂、窑台子、八个烟囱、北森林等较短的旧场景...这些地名对生活在抚顺的人来说很熟悉,但仔细阅读后,你会发现这些地方其实很像你的家乡。它们是中国一些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缩影——原本清澈的浑河变脏了。停止生产后,郊区的耐火材料厂变成了舞厅,然后就废弃了。数百棵大叶白杨生长的北方森林曾经是童年欢乐的地方,但它最终被完全砍伐,加宽的道路和光秃秃的工厂取代了树荫。
我希望有一天,其中一个故事可以延伸成一部完整的小说,记录一个难忘的时代。
标题:东北小城的异类与边缘人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