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1字,读完约7分钟

在所有“不容易”中,最突出的“不容易”可能是金融。去年,财政增长率为8.3%。今年,随着结构调整,特别是产能过剩的减少,以及房地产行业“金融提款机”高峰的结束,财政增长可能继续下滑,一些资源型省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国家统计局昨天上午发布了衡量去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的统计数据。

各界对去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有不同看法。据官方评估,去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补充了一句话:“简而言之,2014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马建堂的“非常困难”这句话道出了去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真相。鉴于去年中国经济的三大传统驱动力仍然是投资、外贸和消费,我们不妨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和体会一下去年中国经济表现出了怎样的“非常困难”。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投资依赖于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面临饥渴

先看投资。去年,投资同比增长15.7%。单看总金额,虽然这个数字比过去几年的平均值低了一点,但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从投资属性分布来看,国有投资增长15.7%,民间投资增长18.1%(总比重达到64.1%)。可以看出,一系列向私人资本开放投资领域的改革措施取得了部分成效。从投资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8%,表明总体投资方向与中央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方向基本一致。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然而,虽然投资的增加仍然是合理的,我们也应该看看具体的投资方向。从去年公布的各行业实际投资增长率来看,如果去年基础设施投资没有重复增长(例如,与年初的计划相比,去年全年仅铁路投资就增加了4倍),那么去年全年投资增长率的实际下降幅度将会更大。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人们乐于看到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增加,这关系到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老实说,即使保持这样强劲的增长,许多项目对于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仍然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问题是投资的增加也有各行业内部的平衡问题。如果把握好投资节奏,充分利用有节奏的空间歇期,对初步论证和设计进行优化,许多投资,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在完工后会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如果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去年高速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一再过重的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一些避免宏观经济过度停滞的功利考虑。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入不敷出”。尽管这一举措是避免市场信心进一步丧失的最后手段,但与之相关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至少,它挤压和削弱了新兴产业的投资强度和强度,这些新兴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资金饥渴,并造成了新的产业间结构性投资失衡。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外贸很难从数量取胜一步到位转变为质量增效

第二,看看对外贸易。昨天的新闻发布会后,许多出现在中央媒体的专家支持去年的外贸数据。去年进出口同比增长率仅为2.3%,连续第三年未能实现年初设定的目标。尽管去年的数据更令人尴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比前一年更“好看”。原因在于,去年中国需求最大的基本原材料和大宗农副产品(如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橡胶、棉花和大豆)的国际价格普遍大幅下跌。如果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去年的进口显示出实物进口的大幅增长和价格的大幅下降。此外,由于全球经济依然疲软,去年出口商品价格一路下跌。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因此,如果将上述两个因素考虑在内,如果用2012年的价格进行重新计算,商务部的专家表示,“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后,去年外贸实际增长率至少达到8%”,这一结论是可以成立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突出困惑是,中国对外贸易从数量取胜到质量增效的转变难以一步到位。由此看来,外贸很难成为未来几年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力量”,外贸的停滞状态至少会持续几年。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网购“消费泡沫”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看看消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同口径消费增长率为10.1%。事实上,去年的实际消费增长率比收入增长率高出2.1个百分点。问题在于消费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而收入增长率往往后劲不足。这只能说明,目前的消费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体验网上购物的快乐和便利所带来的“非实际需求消费”的泡沫。这一判断可以通过去年在线销售额增长49.7%的“超常增长率”得到验证。然而,几年来,无论是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还是由于许多新兴产业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低产出,一些从业者的收入增长带来了客观的“抑制”状态。如果是这样,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意味着收入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因素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居民收入的增长率不可能有更乐观的“大幅度”增长。如果我们承认这种情况和趋势,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很难进一步提高消费这种运输的驱动力。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让人们快乐的是就业。去年年初确定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实际新增就业1380万人。这种可喜的局面已经持续了三年。一方面,经济增长率在下降,另一方面,就业形势越来越好。这其中的秘密在于,结构调整已经开始结出果实。一般来说,制造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创造8-1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服务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创造120万至140万个新就业岗位。去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总比重达到48.2%),这无疑为就业数据的魅力提供了现实支撑。如果今年和“十三五”前期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就业和就业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咬紧牙关前进

随着经济下滑,人们本能地要求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然而,中央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悖论令人费解。实际情况是,去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3%。由此可见,当前市场总体上并不缺钱,但有三种交织的情况:“贷款难”、“借贵”、“借难”。贷款难是好项目少,贷款贵是新兴产业抵押品少,申请贷款难是因为实体经济中大多数产业面临产业过剩,银行非常谨慎。因此,单纯放松货币政策很难解决上述“两难而昂贵”的问题。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4%的情况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也是改善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积极促进“稳增长”的积极因素。问题是从“分散化”到“搞活”有一个自然的滞后。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简化管理、下放“存量”和“增量”权力的力度。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马建堂主任解释说,去年“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速度在转移、结构调整在痛苦中、以往刺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需要消化”的“三重叠加”所造成的困境。从大的方面来看,这无疑是事实。基于以上比较具体的分析,特别是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混乱的情况来看,从2013年开始,我们对走出“三重叠加”周期所需时间的估计显然过于乐观。现在回头看,不仅今年的经济运行“还不容易”,而且在“十三五”中期之前,我们都将面临这样的“不容易”。在所有“不容易”中,最突出的“不容易”可能是金融。去年,财政增长率为8.3%。今年,随着结构调整,特别是产能过剩的减少,以及房地产行业“金融提款机”高峰的结束,财政增长可能继续下滑,一些资源型省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该怎么办?中央政府历史悠久,市场和社会已经达成共识。我想说的是,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只能继续咬紧牙关向前推进。

标题:评论:从GDP7.4%看经济运行“不容易”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