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4字,读完约6分钟

对许多人来说,媒体关于上一轮“牛奶短缺”的报道似乎刚刚过去,市场上的牛奶来源过剩。因为卖牛奶很困难,农民们不时地倒牛奶和卖牛。为什么最近卖牛奶很困难?为什么牛奶短缺和牛奶过剩经常交替出现?卖奶难反映了中国奶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协会。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为什么卖牛奶很难?

进口奶粉激增,乳制品消费市场疲软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中国的鲜奶价格最近一直在下降。2015年1月的第一周,主要生产省份的鲜奶价格为3.67元/公斤,同比下降12.4%。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已经限制和停止接收原料奶,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的问题。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据专家分析,最近“卖奶难”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国际奶粉价格持续下跌,进口奶粉激增。据报道,自去年以来,每吨进口奶粉的到岸价格比每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制品企业开始更多地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从而减少了国产鲜奶的使用。2014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长20.2%。奶粉进口增长迅速,2014年国内鲜奶产量增长5.2%,导致近期奶源相对过剩。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第二,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近来一直低迷,增长缓慢。2014年1-10月,乳制品总产量为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1993.1万吨,同比仅增长0.72%。消费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导致原料奶的出路不佳,乳制品公司不愿意公开购买。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据预测,乳品企业购买原料奶的热情仍然不高,由于乳品企业储存的奶粉量较大、乳品消费增长率下降、国际市场预期增产降价等因素,养殖群体和散养户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针对“卖奶难”现象,农业部于1月7日发布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问题稳定奶牛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问题。难以保障奶农利益和稳定奶牛生产;并派出监督小组到河北、山东、山西等产奶省进行检查和指导。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乳制品行业为什么会波动?

农业和加工业脱节,奶农处于弱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牛奶生产中出现了牛奶短缺和牛奶过剩的交替现象。2013年和2014年,经历了奶源短缺、乳品企业争夺奶源、提高奶源价格和奶源过剩、乳品企业压价、拒绝和限制收入的波动。乳制品产量的波动是由进口奶粉的影响以及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不完善的利益联动机制造成的。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专家表示,中国乳制品供应具有很高的国际相关性,国内生产受国际乳制品价格和进口数量的影响很大。2008年至2013年,中国进口乳制品从35万吨增加到159万吨,年均增长35%,尤其是进口奶粉从10.1万吨增加到85.4万吨,年均增长53%,奶源自给率从95%下降到78%。在价格方面,当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中国乳制品行业稳步发展,而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将影响国内生产。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更重要的是,乳品企业和奶农的利益机制没有理顺。世界上其他乳品发达国家大多实行饲养、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饲养、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合理,饲养量和产量相对稳定。然而,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先天不足,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脱节,综合企业数量少。乳品企业只处理加工,控制原料奶的购买力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乳品企业往往在奶源不足的时候抢奶,长期收奶和弃奶,形成了多年来乳品行业发展的怪圈。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另外,乳制品生产受消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每年都有一定的波动。2013年,全国牛奶产量为3649万吨,同比下降5.7%。据估计,2014年牛奶产量将达到3838万吨,同比增长5.2%。这些都对市场供给和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将来做什么?

养殖、加工和消费全面升级

专家认为,乳制品行业是一个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奶业的发展不仅是水产养殖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也是整个水产养殖、加工和消费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从目前来看,经过农业部门的整顿和振兴,原料奶的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加工和消费环节没有实现同步转型升级,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奶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形成了短板效应,这也是当前奶业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专家建议,在生产环节上,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养殖社区向大型牧场转变;积极支持大型奶牛、联合家庭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实体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要巩固和发展北方的优势产区,促进南方奶业的发展,缓解牛奶从北方向南方运输的矛盾;调整品种结构。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在加工方面,首先要优化产品结构。目前,我国液态奶中常温奶约占70%,低温奶仅占30%。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也为进口奶粉的大量增加创造了条件。要逐步改变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增加湿法生产的巴氏杀菌奶、酸奶等低温乳和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其次,企业布局要与奶源相匹配,提高产品质量。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消费环节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乳制品的消费。据国家统计,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07年的23.5公斤下降到2013年的18公斤,而农村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从3.5公斤上升到5.29公斤。目前,中国的人均牛奶消费量还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仍有0/的大幅增长。第二,我们必须培养科学喝牛奶的习惯。广大消费者尚未养成鲜奶的消费习惯,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主要消费奶粉和常温奶。我们必须逐步扭转这种不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

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针对进口奶粉的影响,专家建议加强对进口乳制品的管理,严格执行液态奶标签制度。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液态奶“鲜”、“纯”、“复原奶”标准的规定,规范液态奶生产经营市场。

标题:奶农倒奶折射奶业困局 养殖加工脱节奶农地位低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