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71字,读完约8分钟
长江经济带的海陆空开放区位资源,以及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互动,将为本地区金融业提供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更广阔的客户基础,这将有助于激发涉外金融业务的新活力,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卓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启动黄金水道整治、沿江港口等重大项目,建设综合立体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梯度东移西移。
长江横贯东西,连接南北。长江沿岸的11个省市占全国经济的40%以上。今年全国人大闭幕后,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开始采取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这一国家重点发展战略。
日前,记者就国家实施这一关键战略的深远意义、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以及金融业如何支持这一关键战略的实施,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重庆管理部主任白鹤祥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尹兴山。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三大支撑带”之一,对于推进国家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白鹤祥告诉记者,在新常态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首先,它不仅能为经济平稳转型提供有效支持,还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310328,基金栏);第二,有利于打破地区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开辟广阔的空空间;第三,有利于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和成果迅速传递到长江中上游,为区域经济互补、区域联动、产业分工、转移和整合发展积累经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谈到实施这一战略对重庆的影响时,白鹤祥表示,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有助于促进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发展,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突出三大跨区域经济带的节点作用。特别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建立水、铁、路、空一体化的外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将重庆建设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两江新区、保税区、铁路港口、国家开发区等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为“三大支撑带”之一,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尹兴山说道。他分析说,长江不仅是世界内河货运量最高的黄金水道,也是中国疆域发展中最重要的东西向轴线,贯穿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九省两市。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经济博弈中,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可以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并沿长江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构建陆海对外开放的新通道。可以形成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互支持、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要素流动和市场统一,促进产业有序转移、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市群发展。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
给金融业带来难得的机遇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在协调和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长期历史任务下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将给金融业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对此,尹兴山告诉记者,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长江经济带的繁荣发展必然带动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耦合发展,这将为区域金融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然而,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金融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尹兴山表示,长江经济带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范围广。湖北省有关部门估计,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初步战略布局,仅湖北省就需要资金至少1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如何引导资金配置满足需求,如何加强区域间信贷政策协调,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果共享,支持区域内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都为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白鹤祥表示,这一战略的实施为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具体来说,有四个机会:
一是长江经济带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相关领域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辐射范围广,为当前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金融资源找到长期、优质、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发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经济弹性的潜力。
第二,长江经济带产业有序转移、转型升级、融合互补,也为空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创造了空间。例如,近年来,重庆以东部地区电子制造业转移为契机,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信贷金融向结算金融的转型。
第三,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行业管理框架,有助于实现东部地区资本和人力资源与中西部地区土地等资源的互补性,从而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和业务深度融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长江经济带海陆空开放的区位资源,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互动,将为本地区金融业提供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更广阔的客户基础,有助于激发涉外金融业务的新活力,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金融业支撑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有希望的
PBOC重庆管理部和PBOC武汉分行作为中央银行在长江流域的区域性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这两个央行机构将如何带领辖区内的金融机构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金融与经济互动双赢新格局的形成?
对此,白鹤祥告诉记者,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上游经济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共同选择,体现了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两轮驱动”的良性趋势。重庆市工商管理部将充分发挥央行派出机构的作用,带领辖区内金融机构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实现金融与经济双赢,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一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整体支撑和结构导向作用。统筹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再融资、再贴现、中期贷款等政策工具,为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加强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协调,积极满足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的金融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政策金融、发展金融和商业金融的有效融合,推动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第二,积极发展多层次融资体系,提高区域和企业竞争力。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充分利用信贷、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市场,根据项目特点提供多层次融资产品和服务。
第三,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引导长江经济带金融机构加强跨区域合作,推动涉外经济活动以人民币计价,提高人民币跨境双向投资在长江经济带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人民币海外贷款,支持长江经济带企业“走出去”。
第四,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支持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改革和各项综合金融改革试点,努力搭建区域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和推进区域金融布局优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引导金融资源跨地区自由高效配置。
尹兴山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所辖的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地处长江中游,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应重点做好三件事,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推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留住地方金融资源,吸引外资。
第二,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实施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间接融资比重,为经济发展吸引金融活水。
第三,进一步推进金融合作。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必然对金融资本、金融信息和金融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和有效配置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势在必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将着力推进辖内三省金融合作的深化,重点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经济金融信息共享,促进金融资金跨区域流动,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和外汇管理合作等。促进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题:促进金融业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互动双赢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