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3字,读完约2分钟
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以来,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迅速,从一个地方推进到四个地方。本报记者梳理了中国四大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2013年3月底,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他鼓励和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强调建设自由贸易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世界的新的竞争优势,搭建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 扩大新空经济增长空间,建设中国经济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上一年的成绩时指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在当年的工作部署中,它说:“建设和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一个可以复制和推广的体制机制,开展一批新的试验。”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经验,在广东、天津和福建设立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上海自由贸易区范围。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的自由贸易区总面积将分别达到120.72平方公里、116.2平方公里、119.9平方公里和118.04平方公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自由贸易区:第一次,在回顾2014年的成就时,“扩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新设立广东、天津和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二是在2015年工作部署中,“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沪、粤、津、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广东、天津和福建自由贸易区被列入倒计时。(张培)
标题:中国四大自贸区发展历程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