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5字,读完约5分钟

中新网3月6日电(记者张炬)随着近两年来大资本管理和混业经营格局的逐步形成,基金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已接近三位数大关。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安邦集团正在积极筹备安邦基金,这将是安邦基金在内地成功登陆后的第96家基金公司。曾几何时,内地“60后”基金公司因成立时间短、产品少而难以记起名字,但现在“70后”、“80后”和“90后”也纷纷推出。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那么,在90多家内地上市基金公司中,我们能记住多少家公司的名字呢?那些我们记不起名字的公司背后的未知故事是什么?

关注“无名”基金公司

1998年,国泰、华南和华夏基金获准成立,正式成为内地第一批上市基金公司;此后,随着华安、博斯、鹏华、长生、嘉实、大成、等基金公司的成立。在2000年前,内地共有10家基金公司成立,通常称为“老十”。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然而,近年来,内地基金公司获准设立得更快。2009年,没有基金公司上市,而2010年,mainland China成立了3家基金公司,2011年成立了6家,2012年成立了8家,2013年成立了12家。截至2013年底,共有89家国内基金公司。2014年,又有6家基金公司在内地成立,截至去年底,基金公司的数量已达到95家。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随着基金公司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后来成立的基金公司甚至连名字都难以记住。相关统计显示,这类基金公司基本上是没有产品或产品很少的公司。如果我们按照相反的顺序来看这份清单,目前有四家公司,即宏图创新、九台、金创何新和嘉禾,处于零产品状态,这四家公司基本上是最新成立的公司。据此,东海、红塔、红图、应永、江新、华富等五家基金公司目前拥有一种公募基金产品。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对此,一位基金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基金公司牌照申请的放开,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希望他们的公司布局将充满“基金”,而银行则希望设立基金。公司实现一体化经营;然而,基金行业高壁垒的挤出效应使得后来者难以生存,导致新基金公司的新基金产品发展缓慢。当然,少数基金公司实际上成为其背后资产管理业务的渠道。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记者注意到,只有两家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都是新成立的公司。据统计,这些基金公司包括CDB泰富基金、上海银行基金、元欣永丰基金、CICC基金和华辰期货基金。就公司成立时间而言,除华辰未来于2012年6月成立外,CDB泰富、尚银两家基金公司于2013年年中成立,元欣永丰、CICC两家基金公司于2014年初成立。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从股东背景来看,CICC是上述基金公司中实力最强的。背后的股东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是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经济网的记者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CICC基金成立于2014年初,至今仍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其主席在成立七个月后离职。此外,据统计,目前旗下只有三家基金公司,包括英国大学基金和中加基金,基本上属于圈内所谓的“僵尸基金公司”。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如何让人们记住名字。

曾几何时,田弘基金还像今天的新基金公司一样默默无闻,但马云的介入和余额宝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如今田弘基金已成为公开发行领域的龙头企业。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但也许田弘基金的成功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毕竟,不是每个灰姑娘都能遇到白马王子。例如,春节前,马云的团队看中了德邦基金,这在上海圈内一直不为人知。但除了被媒体炒作之外,郭广昌与马云握手并逼迫田弘基金的第二大股东内蒙古郑钧,德邦基金在这次合作中能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金钱和白银利益?记者注意到,在媒体披露蚂蚁金服已落户德邦基金后,德邦基金“及时”发布了招聘公告,这可能会使德邦的名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当然,上述“嫁给一个好丈夫”的著名模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成立较晚的基金公司也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获得人气。首先,建立一个明星产品或塑造一个明星。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众所周知,近年来,公募行业人才减少,王亚伟之后人才难觅。公募基金的年度冠军基本每年都在变化,而余光、任、等人却无法达到当初达到的高度,很多只是昙花一现。对于“默默无闻”的小型基金公司来说,人力和财力的研究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与其摆摊打造精品,不如聚集力量打造公司名牌,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滚雪球;或者这种模式有一条捷径,不管“无名”公司的老板能否下定决心找到明星,也许公司的情况会瞬间逆转,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必须支付足够诱人的筹码。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另一条可能会在圈内瞬间成名的子道路,那就是实施股权激励,毕竟这在基金公司圈子里还是一件比较前卫的事情。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也许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不走寻常路。在这方面,公募基金界已经有了几个成功的例子:例如,上海这家看似不起眼的公司,通过固定增长实现了飞跃;比如海富通基金,虽然最近在公募业务中被老鼠仓库拖垮,但也在非公募业务中努力了多年,在企业年金方面的成绩相当可观;当然,去年也有田弘追随者被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他们把发展重点放在各种理财产品的开发上,而不是传统的股票基金。

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然后,尽管所有的路都通向罗马,人们害怕著名的猪害怕强壮。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公开募股圈里,如果还不能长期“出名”,未来的公开募股之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没有回头路。你会选择哪条著名的道路?

标题:破茧之后的昙花一现 盘点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基金公司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