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朱竺侯薛婧、马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降低政府定价的种类和项目,原则上放开有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这意味着中国价格改革的市场化将会加快。
——价格改革面临机遇
“进一步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是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有助于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通货膨胀率很低,物价改革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份全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为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白重恩表示,减少不适当的政府干预将有助于推动建立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环境破坏和生态恢复效益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2014年,中国放开了52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根据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后中央定价目录中的具体项目将减少60%以上,地方定价目录中的具体项目将减少不少于30%。政府定价范围将主要限于重要的公用事业、公益服务和基于网络的自然垄断环节。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丽表示,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出现“两头放、中间抓”的趋势。在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领域,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环节交织在一起,因此政府不能直接放开价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是推进价格监管现代化,研究更加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规则体系。
——价格改革全面推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后将扩大输配电价格改革试点,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节能环保价格政策。
对于价格一变就会上涨的现象,白重恩表示,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价格上涨。改革的目标是使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有已经形成有效竞争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放开价格。
“至于价格放开后的涨价或降价,是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的。”宋丽说:“预计今年将进一步推进水、电、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价格改革。”
宋丽分析称,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将加快实施存量天然气和增量天然气价格并轨政策,加快推进住宅阶梯气价,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天然气竞争性市场体系建设;在电价改革方面,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开展输配电价格改革试点,为供求直接交易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水价改革将进一步实施居民阶梯水价,继续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在成品油价格方面,要建立成品油竞争性市场体系,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调整规则。
-价格变化如何保护民生?
“改革不能只提价格,不能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大的影响,价格改革也要考虑民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大代表、中国有色锌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超说。
白重恩表示,就一些国内价格改革措施而言,有两种主要方式来反映民生保障。一是将居民价格与非居民价格分开,非居民价格调整体现市场化,居民价格稳步调整以保障民生。;二是制定阶梯价格机制,使最基本的能源消耗低于价格,既保证了人民的基本生活,又抑制了浪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资源产品价格将得到改善,住宅阶梯价格制度将全面实施。
宋丽表示,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是解决物价改革对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影响的一项长期工作。“为了实施这项工作,我们需要改进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例如,尽快建立标准化的国民收入分层cpi统计系统,以更准确地评估价格改革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标题:价格改革:市场化步伐将提速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