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0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电-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政储蓄银行”)首次公开募股的消息再次泛滥。据悉,邮政储蓄银行最早将于2016年初ipo,目前正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该行的筹资规模可能在100亿至250亿美元之间。如果达到上限,将相当于阿里巴巴去年的上市规模,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融资公司之一。目前,这一消息还没有得到邮政储蓄银行的证实。
作为唯一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基层网点最多的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是其必然选择。据专家分析,邮政储蓄银行通过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来补充资本,将会在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单一的业务结构和缓慢的进程已经成为他们现在和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重新传递上市消息:潜在战略投资者正在接触
据报道,邮政储蓄银行已任命摩根士丹利开始与潜在投资者谈判。潜在投资者包括星展集团、马来西亚的鸿丰银行和澳洲的ANZ银行。此外,它还包括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如新加坡淡马锡和马来西亚国债控股公司。其他潜在投资者包括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巨头,如黑石集团、kkr和华平投资集团。中信资本、厚浦投资和春华资本也在接触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也打算入股。据报道,如果成功加入邮政储蓄银行,蚂蚁金服今后可以利用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扩大其在农村地区的贷款活动。由于蚂蚁金服的持股,邮政储蓄银行也将增加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基因。此外,蚂蚁金服在小额信贷方面的业务优势与邮政储蓄银行目前主要面向农村和个人的业务模式有较大的默契。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报道,蚂蚁金服尚未对此发表评论。
一家具有强大吸收和存储能力的纯储蓄银行肯定会带来另一场海外资本的饕餮盛宴。据了解,中国邮政储蓄以农村为基础,储户主要来自农村家庭,目前储蓄金额高达8000亿美元。在为中小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服务的同时,本行还对中国政府债券和银行间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中信证券湖北省分行首席投资顾问赵显伟表示,遍布全国的近4万个营业网点是邮政储蓄银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邮政储蓄银行一直在推进上市工作。邮政储蓄银行,前身为中国邮政储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经过五年多的酝酿,它于2012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当时,有上市的传言。然而,2012年6月,邮政储蓄银行前行长陶礼明被披露因涉嫌经济问题接受调查,但ipo进程被迫搁置。2014年11月,公开审理了陶礼明案,这意味着该案即将结束,邮政储蓄银行的上市程序可能会重新开始。
未来是光明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纯粹的储蓄银行,同时又没有庞大的贷款规模,所以风险极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邮政储蓄银行的存贷比水平很低。通过上市补充资本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空的未来发展是巨大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战略。”
对于网络庞大、农村市场深度培育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突破农村金融将是一个有利的选择。“过去,邮政储蓄银行只有储蓄的功能,基础很低,每年都在迅速发展。从负债资源来看,它是最有利的银行,可以迅速实现资产扩张。然而,发放小额信贷的速度很慢,成本很高。从现实的硬件结构来看,应该明确小额信贷和“三农”贷款的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早些时候表示。
对于邮政储蓄银行来说,一旦成功上市,可以通过股权改革和突破现有政策限制,加快创新业务的推广,提高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增强公众的品牌意识。但与此同时,邮政储蓄银行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的访问研究员董希真认为,“未来要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路主要是有利和不利的."董希淼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庞大的网络结构布局不合理,在金融互联网背景下,客户服务习惯发生了变化,银行网点面临转型压力,而邮政储蓄银行物理网络的另一面是高沉淀成本。
以中间业务为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下,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净利润快速增长的驱动力。但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的中间业务存在品种少、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
此外,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全资拥有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简单。据《经济导报》报道,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金融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进鸿认为,邮政储蓄银行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董事会完全由大股东控制,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邮政集团与邮政储蓄银行的资产、网点和人员分工不明确。
标题:传邮储银行明年初上市:前途光明 道路还很长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