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出人意料的是,这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两会期间,是空时期一贯的政策真理。决策层在会前选择了降息,这凸显了严重的下行压力和强烈的通缩趋势。在许多专家看来,此次降息意味着该政策已经拉开了防止通缩的序幕。今年仍有两次降息,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数高达五次。
上周末的降息是合理的,也是出人意料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缩趋势明显的时候,通过降息和降低标准来对冲外源性货币宽松是政策的应有之意。出人意料的是,这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两会期间,是空时期一贯的政策真理。决策层在会前选择了降息,这凸显了严重的下行压力和强烈的通缩趋势。在许多专家看来,此次降息意味着该政策已经拉开了防止通缩的序幕。今年仍有两次降息,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数高达五次。
然而,与单纯的通货膨胀的货币驱动不同,通货紧缩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经济现象,是有效需求不足、货币供应紧张等经济下行压力的集中表现。因此,在降低利率、降低标准以防止通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考虑到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过渡期,有必要将短期总量政策与中长期调整和改革相结合,防止通货紧缩。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弱增长、低通胀”格局极为明显。许多经济数据显示,尽管去年底降息,第一季度的增长仍不乐观。发电数据、pmi数据、投资数据和房地产销售数据都表明,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保持惯性下降。这些压力也反映在价格上。2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很可能连续第36个月出现负增长,远远超过了1998年、2002年和2009年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负增长时间。虽然统计局的cpi数据尚未得到证实,但华泰证券(报价601688,咨询)计算的加权价格指数显示,早在去年10月,加权价格指数就呈负增长。同样,国家证券基于1月份数据计算的gdp下降指数也是负数。
在这样的数据背景下,政策重心将不可避免地转向防止通缩。宏观政策如何防止通货紧缩?目前,迫切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就货币政策而言,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即使名义利率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也会上升。为了保持货币中性,央行(微博)有必要继续下调基准利率。同样,考虑到外汇持有量的收缩,央行有必要继续减少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力度将取决于外部流动性状况。
回顾上一轮货币紧缩周期,从2010年10月底到2011年7月底的9个月中,利率连续5次上调,基准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25%升至3.5%;从2010年初到2011年底的两年中,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2次上调,大型商业银行从15.5%上调至21.5%,累计上调6个百分点。经过这一轮RRR降息后,基准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为19.5%。根据专家的判断,cuts/きだよきだよきだよききだだよきききだききよよ12仍有两种利率同时存在,考虑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必要将降低存款利率作为一种整体保险手段。更重要的是,基于价格的降息工具需要RRR降息量化工具的配合。只有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让银行体系有水可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办法。
在货币政策开始时,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一些专家表示,从宏观角度看,通缩期间的债务增长是一种经济“止渴”行为,应该考虑适当提高财政赤字水平。同时,结构性税收政策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加大R&D对政府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产业的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填补投资缺口;加大公共服务产品的政府采购,提高民生和社会保障水平。这些政府投入将真正刺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更重要的是,“新常态”需要新的动力。政策应对也应该化危机为机遇,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经济投资自由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实施“一带一路”详细规划。
标题:降息拉开防通缩序幕 年内或还有2次降息5次降准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