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峰
通讯员黄
"这是我们在新常态下交出的答案."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主任胡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意地表示。
2014年,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全省农村信用社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引导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民生改善,支持产业调整,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提高质量和效益过程中的作用。截至去年底,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9401亿元,比年初增加1116.2亿元,增幅13.5%,贷款增幅和贷款总额继续位居全省金融同业首位;各项存款余额13137.3亿元,比年初增加1573.6亿元,增幅13.6%。存款总额和增量居全省金融同业之首。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
2014年,江苏农村信用社围绕城乡发展大局和“四化同步”趋势,指导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突出支农重点。
第一,巩固对农业的基础支持。坚持千家万户的市场导向,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的基本信贷需求。截至去年年底,全行业农民贷款余额1974.3亿元,比年初增加220.9亿元。
第二,大力支持现代农业。针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应引导“三权”抵押试点,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四型”支农模式,有效支持大型专业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去年底,全行业涉农贷款余额5344.4亿元,比年初增加571.7亿元。
第三,主动适应产业调整。对接县域产业格局,大力支持二三产业调整,支持农产品深加工(000061,股份吧),建设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截至去年底,全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77.9亿元,比年初增加790.5亿元,比贷款平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农村工商贷款和其他贷款在全行业中的余额比例为21:48:31,与县域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趋于协调。
深化创建民生普惠金融项目
“建设江苏特色普惠金融工程”是2014年省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省农村信用社指示全行业认真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通过优化升级“阳光信贷”、“村村通”和“小额信贷扶贫”三大服务品牌,组织了以“立足“三农”、抓服务、稳中求进、增效益”为主题的专项劳动竞赛。在实现金融便民服务点覆盖全省行政村和1400多万户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建设,畅通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渠道。截至去年年底,整个行业占场外交易量的56%。此外,“阳光信用”品牌得到优化,辖区内54家法人实体搭建了“阳光信用”标准化平台。全行业通过该平台向373.5万户发放信贷2000.2亿元,逐步向40400家小微企业发放信贷1625.9亿元。在此基础上,拓宽便民服务渠道,在加强实体网点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各类农业财政补贴继续得到充分体现,农民覆盖率达到100%。此外,江苏协会积极帮助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全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4亿元,惠及37.3万户贫困家庭。
加快行业转型发展
立足市场定位,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4年,江苏农村信用社业务转型迈出新步伐。在如皋、兴化农村商业银行第一批试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战略澄清、公司治理、客户关系等十大转型模块,形成了整体思路和框架体系。目前,全行业已有22家法人组织了业务转型,并逐步形成了重视转型、参与转型的浓厚氛围。同时,继续推进银行重组,允许洪泽、东海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开业,灌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本完成筹建申请。截至目前,全系统共有60家银行机构,占97%。此外,江苏联合加快行业三大体系建设,丰富行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引导、信息宣传、监管咨询、团队培训、品牌建设等专业服务;在创新的推动下,2014年,省农村信用社共投入生产117个创新项目;按照“小法人、大平台”的要求,启动网外单位综合业务系统的整合。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全系统三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董事长王晨曦表示,今年,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将引导全系统融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大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化改革创新促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严格防范风险,守住底线,依法治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题:在新常态下交出的精彩答卷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