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明确区域定位,交通、环保、产业转移或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将宣布三地将相继确定产业承接平台
相关报道:长江经济带的“顶层设计”预计将于3月发布:京津冀概念板块的实时市场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三次会议上了解到,京津冀协调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即京津冀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已于本月底完成或正式发布。两个协会的一些代表表示,《规划》的内容“非常精彩。”

《规划》现阶段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已下发到地方,即将发布上述人士还表示,《规划》将明确京津冀的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目标。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一体化将有重大突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朱尔娟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也表示,虽然空厅的总体布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但规划对这三个地方都有明确的定位。

北京市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明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才能真正缓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产业转移和功能转移。“此外,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共同基础,区域规划必须确立‘底线思维’。”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为了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共同划定和生态控制区的确定,有必要进一步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山、海、地、林、水等环境因素,构建绿色网络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包括尽快划定跨境城市群的共同生态控制区,重点是西北山区的生态涵养区和东南平原的大型生态廊道。同时,在下一步的规划实施中,空与周边城镇的扩张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安全格局的制约因素,避免盲目扩张和城市建设中的大蛋糕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快速推进。一直被认为是不活跃的北京,非常重视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并把它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根据消息人士的解释,根据《规划》,北京的重点工作是缓解非资本的核心职能。因此,2014年,北京制定了禁止和限制实施新产业的目录,关闭和退出了392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建立了30个产业救济合作平台,促进了53个产业转移救济项目,并拆除了中心城市的36个商品交易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进一步将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职能和产业逐一列出,提出具体规划,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明确指出应加快动物园区、大红门区和天一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批发市场建设,其他区域批发市场应逐步制定调整和救助计划。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转移和减免,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

在天津,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的历史性机遇,深化与北京在科技创新产业对接方面的合作,加快未来科技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京津管仲科技城的建设,打造京津国家创新轴。2014年,成立了渤海金鸡港投资公司、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确定了滨海新区及相关区县的产业承接平台。

河北省梳理出64项重点任务,确定了40个合作平台,签署并实施了京冀6+1和津冀4+1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北京凌云化工整体搬迁至邯郸,BAIC黄骅汽车项目竣工投产。曹妃甸现代工业试验区与北京联合建立,歙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与天津联合建立。同时,建议推动成立京津冀发展银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等投资回收期长的重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地方已经做好的准备和行动外,省长和市长访问北京的频率也更高。2014年7月31日,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带领河北省部分市长到北京,与北京方面就京津冀框架下承接相关产业进行了洽谈,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和备忘录。随后,8月6日,天津市负责人还带领团队在北京市交通、生态治理、产业转移等各方面进行了合作,并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加快京津协调发展。
标题:京津冀发展顶层设计将公布 产业转移或有突破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60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