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5字,读完约3分钟

高铁停运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当墨西哥政府宣布将无限期暂停其墨西哥城-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的投标时,决心要赢的中国铁路建设再次闪现,这个问题再次凸显。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高铁可以说是中国三大产业打造的一张耀眼的“名片”,这三大产业是:制造业、建筑工程和运输业。因为它能充分展示中国经济、制造业、建筑工程、运输管理和金融的一体化优势,所以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即将到来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外资浪潮中,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经历了许多波折,从泰国“高铁大米”的波折,到墨西哥高铁项目两次出人意料的变化,再到希腊新政府暂停出售比雷埃夫斯港67%股权导致的“中欧陆海快运”项目的不确定性,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走出去”之路尤为坎坷。中国高铁“出海”是一项长期战略,自然不会被这场风暴吓倒。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第一个问题无疑是准确的定位和规划。毫无疑问,中国珍视高铁,但我们不能高估它的作用。从中国经中亚或西伯利亚通往欧洲的钢铁“丝绸之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铁路运输能力永远无法与海运相比。两条拟建的钢铁丝绸之路应与海上丝绸之路更具互补性和后援性。至于有人提倡和期待的中亚至西亚的铁路,需要很长时间来研究和判断是否可行。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其次,我们不应盲目追求资本输出,而应承担管理和经营的责任。当中国的轨道交通行业“走向全球”时,只有出口相关设备才是利润最少的途径。出售设备和建造项目可以增加预期回报,为项目提供债务融资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期回报。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的途径是在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输出股权投资,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然而,在上述方式中,潜在风险随着预期回报而增加。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走出去”,而不是片面地盲目追求形象和预期收益。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第三,我们应该关注东道国的偿付能力。鉴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初级产品产业,初级产品市场已全面进入深度熊市,在有意引进中国铁路技术的国家中,有不少国家可能会遇到像墨西哥这样的偿付问题,包括一些与我们签署了巨额意向书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是耐心等待东道国的经济复苏和偿付能力恢复,还是为启动项目提供融资,需要根据具体国家和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第四,我们需要关注东道国的对外投资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积极与东道国进行谈判和交流,为我们的商品、服务和资本出口寻求尽可能好的环境。在“一带一路”计划的“五个环节”(政策沟通、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本流通和人心)中,“政策沟通”尤为重要。当然,在进行这方面的政策沟通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周期的有效性来帮助东道国理解和遵守客观的经济规律。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客观经济规律和经济周期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判断需要大力投资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宇)

标题:中国高铁“出海”不惧风浪 需注意东道国偿付能力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