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9字,读完约2分钟
中央广播网洛阳2月2日电(记者任雷平)据《中国之声新闻报》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启动,16.5万河南人告别家乡,另谋生路。如今,丹江北流至北京和首都,那些为南水北调工程牺牲家园的移民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新的生活。15-02-02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 >
在冬天的丹江口水库,几艘渔船静静地停泊在一个海湾的清澈水中。在渔船上,一排风干的鱼在冬天温暖的阳光下泛着红光,是渔民自己腌制晒干的,抱着“一年以上”的美好愿望。在马鑫的渔船上,马鑫正忙着和妻子打招呼。
马鑫:“我们丹江的黄杰是最好的。春节期间你必须准备鱼吗?有些人喜欢风干鱼,有些人喜欢鲜鱼。”
马鑫的家在几十公里外的淅川县马登镇苏庄村。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在淅川,渔业曾是支柱产业之一,库区有1.2万人以渔业为生。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村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已经成为水源保护区。根据国家要求,淅川的4.2万个网箱全部上岸。马鑫早年靠捕鱼为生,没有空闲时间。他借了三艘快艇,白天招募游客做一些旅游生意,晚上用渔网捕鱼,重新开始了他以前的工作。40岁时重新创业有些困难,但马鑫说,只要市场好,就会有钱赚。
马鑫:“据估计,明年的生意会特别好。如果你想赚钱,你必须找到一种发展的方式,并朝这个方向赚钱。”
随着风的吹动和水流的移动,水库边上的渔船逐渐收网,回到岸边。马鑫的渔船上还有一位村民,他是来“向主人学习”的。
马鑫:“过来”。
同伴:“我表哥开了食堂,所以我可以做干鱼。你可以介绍一些要点,但不要介绍它们……”
马鑫:“这不是秘密……”
许多村民也开始创业,向马鑫询问制作鱼干的秘密,马鑫的儿媳慷慨地告诉了他们所有人。人们很勤奋,春天很早就来了,马鑫在渔船上的日子似乎非常愉快和快乐。他以钓鱼为生,在新的一年里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马鑫:“这一切都令人满意。我们应该先搞好旅游业,看看有没有办法找到解决的办法。回到村子里要一个项目,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养大闸蟹的利润出奇的高。当他们回到村子里看是否有土地时,他们也推一个鱼塘,做他们以前的工作。它应该是先进的发展,不能落后。”
(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开通了一条新闻热线4008000088,你可以通过拨打这条热线立即反馈手中的新闻线索。我们将立即派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露真相。(
标题:[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渔民马昕的新生活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