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9字,读完约5分钟

“我在一天之内为其他公司支付了20年或30年的保费。”昨日,《投资快报》记者获悉,新年伊始,中国人寿(市场、咨询)、平安(市场、咨询)、中国太平洋保险(市场、咨询)、新华保险(市场、咨询)等国内上市保险巨头已经交出了一份醒目的保费“成绩单”:在衡量寿险内含价值和利润率的重要指标“个人保险新单保费收入”中,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然而,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满足保费,各保险公司正在争分夺秒地举行各种产品介绍,财富管理会议,客户欣赏会议,或电话或短信销售保险产品给公众像“狂轰滥炸”,这也已成为最大的打击误导销售,并已受到中国保监会的惩罚。《投资快报》记者提醒广大公众,在参加保险产品发布会或接受保险公司产品推广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警惕各种虚假宣传和误导性销售。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通知案例1:

“限定时间,限定,限定”实际上是一个假政策。贷款利息的减息并非产品独有

为了冲刺并有一个好的开始,各种保险公司都在加紧准备。周一,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的销售人员王(音)告诉记者,“我不记得有几个周末没有休息了。”为了冲刺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产品发布会、客户答谢会等活动。”居住在天河区的李(音)说,她最近经常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或短信,邀请她参加产品介绍会,还说还有小礼物。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根据中国保监会最近的报告,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召开了几次财富升级会议,向客户销售年金保险产品,所解释的内容和使用的宣传材料具有误导性。原来,公司业务员使用的宣传页面与总行系统效益演示数据不一致,公司经理兼讲师宣称升级活动是有限的、有限制的、有限制的、有限制的,但总行及相关分支机构对产品的时间和数量没有做出相应的限制或要求。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此外,产品发布会上演讲者使用的ppt课件和在营业厅摆放的展台都宣传了独特的“政策性贷款利息由原来的6.56%降至5.6%”。事实上,总行已统一将所有产品的政策借款利率下调至5.6%,这并非该产品独有,与产品升级无关。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通知案例2:

中国工商银行(报价、咨询)非法展示保险宣传资料,人寿混淆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

201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和睦路支行工作场所出现保险消费者投诉,自制宣传材料和误导性保险产品宣传板和展台。

经调查发现,该行在其办公室内放置了自制宣传材料和带有误导内容的保险产品宣传展板和平台。经核实,相关违规宣传材料中有“每年储蓄10000元”、“支取”、“本息”等表述,混淆了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部分宣传材料中有书面承诺,保险产品年化利率不低于4.4%(该万能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为2.5%,最低保证利率以上部分不确定)。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通知,宣传材料是由中国人寿辽宁分公司员工周制作的。但公司相关负责人知道周存在制作和使用非法宣传品的问题,但未能按照规定处理、举报和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作为一家保险机构,该行在销售过程中使用了非法宣传材料。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针对上述问题,辽宁省保监局对中国人寿辽宁分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对周、严分别予以警告、罚款2万元,并对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市路支行处以10万元罚款。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通知案例3:民生人寿利用银行理财沙龙夸大回报率

据广西保监局调查,在民生人寿广西分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分行营业部联合举办的“贵宾客户金融沙龙”中,民生人寿广西分行负责人就“明天的财富来自今天的管理”所做的专题演讲有些夸张和不切实际。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据报道,民生人寿在讲座中介绍“金玉养老保险”产品时使用了“财务管理综合收益255万元,复合增长率170%”。“王先生,45岁,每年为自己投保30万元,连续投保5次。总保险金额为150万元...将获得829,350元的股息。”在这十年里,他将享受497.52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针对上述问题,广西保监局对民生人寿广西分公司处以9万元罚款,并对民生人寿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兼银行及多元化保险部负责人处以3万元警告及罚款。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专家提醒: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相关渠道数据显示,仅2015年第一天,平安新寿险保费收入就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96.8%。也是在第一天,中国太平洋保险和新华保险的新增单笔保费收入均超过30亿元人民币。然而,上述数据尚未得到公司的正式确认。然而,保险业惊呼他们在一天之内支付了其他公司20或30年的保费。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另一方面,《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保险监管部门在下发上述通知时,强调产品简报是保险公司采用的主要营销工具。一些寿险公司对产品描述会议管理松散,这将成为误导销售的重灾区之一,其误导形式也有所不同,如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资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恰当比较、夸大或承诺产品利益、虚构产品暂停、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以保险公司名义召开产品描述会议等。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业内人士指出,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全年完成一半以上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参加保险产品发布会时要多加注意,警惕各种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

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广东省保险协会专家提醒公众,保险消费者应核实保险公司及其销售人员对保险产品利益的口头承诺是否在保险条款和保险合同中有所表述。如果没有注明,这种承诺很可能是虚假的承诺,所以请不要购买,或要求销售人员作出书面承诺,以保护他们今后的权利。专家还建议,消费者在参加此类简报会时应严格阅读保险合同,并在保单的15天犹豫期内充分利用要求全额退保的权利。

标题:险企不惜手段拼开门红 口头承诺可能是虚假承诺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