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4字,读完约2分钟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前首席经济学家纳赛尔·萨迪(Nasser Sadi)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加快,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区”的形成。
赛迪告诉新华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的金融霸权被削弱,全球经济活动的重心转移到亚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这种结构转型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如人口构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和高储蓄率、开放贸易和外国投资的增加。”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13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到2014年底,中国经济将占世界总量的16.48%。”
CCID认为,在巨额贸易和许多货币互换协议的支持下,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加快。这将有助于巩固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领先地位。中国将在与亚非新兴经济体的经贸交流中拥有更多优势,因为“中国制造”可以适应这些国家目前的购买力。"
赛迪说,目前,全球能源和资源贸易的主要货币仍然是美元和欧元。阿联酋与中国的石油产品交易时,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计价,通过美元清算银行进行处理,这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支付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双方的经贸往来更加便捷高效。
CCID认为,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使中国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展望未来,这一战略可能带来三个变化,一是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体系的转型,二是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三是中国为新兴经济体服务的资本市场能够与伦敦、纽约等传统资本市场竞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类似欧元区的‘人民币区’将在未来逐步形成,多边贸易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因此,中国的商品、服务和投资也将进入更多新的市场和领域,逐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赛迪还认为,新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出现将促使美国和其他国家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基于中国的崛起,必须改革现有的国际治理机构,如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适应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
标题:经济学家称新“丝绸之路”或催生“人民币区”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