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发展应急产业,不能狭隘定位,简单地将现有产品转化为市场,忽视应急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应急服务功能的开发;盲目“无中生有”发展,特别注意防止突然崛起,不以应急产业的名义进行“圈地”和盲目建设,也是不现实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了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对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的“应急产业”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无疑是产业政策的重大创新。
应急响应是我国目前乃至未来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前夕,上海黄浦江畔的踩踏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紧急事件。如何发展应急产业,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生活,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急产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产业,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近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应急产业发展政策,广东、安徽、重庆等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的国家指导。《意见》的颁布旨在提高我国应急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对应急产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顶层设计。
然而,正确认识我国公共安全的发展趋势,把握突发事件的演变规律,仍然是做好应急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前落实《意见》的首要任务。纵观近年来应急行业的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应急行业是一个复杂的新兴行业,涉及的经济资源范围广,很多部门和行业都可以参与建设,理论市场容量相当有吸引力。然而,我们仍在探索应急产业的客观内涵、运行规律和产品创新机制。应急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整合机制和驱动模式需要我们以清醒的态度有序地实践和创新。不能狭隘定位,简单地将现有产品转化为市场,忽视应急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应急服务功能的开发;也不可能不切实际,盲目“无中生有”地发展,特别注意防止踩踏事件,而不是以应急行业的名义进行“圈地”和盲目建设。
发展应急产业,政府部门需要从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全局角度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发展应急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我们首先要做好规划,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具体应急需求和自身能力,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市场细分,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应与应急产业有序、渐进的发展相协调,应更多考虑如何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应急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平台,并利用好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政策,促进本地区应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应急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是国家行政学院中欧应急管理学院教授)
标题:发展应急产业要防“一哄而起”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