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0字,读完约4分钟
放开价格竞争环节,就是要清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价格扭曲现象,充分利用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放松”市场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价格改革不仅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起点,也是理顺供求关系、实现市场再造的利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日发布消息称,自2014年11月下旬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先后放开了24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下放了一项定价权。
这些价格改革措施涉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铁路运输价格、国内民航货运价格和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港口竞争性服务收费、民爆器材出厂价等领域,将有效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市场再造,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只有少数商品和服务仍受政府价格管制。
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设定最高限价的调控政策有利于特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稳定,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价格控制实质上强化了“有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容易导致价格与市场供求脱节,难以真实反映成本构成,最终损害供需双方的利益。
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价格控制,企业无法独立调整价格,生产积极性将大大降低。例如,过去政府对低价药品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制度,导致医药企业生产低价药品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低价药品供应紧张。药材价格上涨后,一些低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企业被迫放弃生产,导致许多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低价药品从市场上消失。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由于价格管制,企业缺乏积极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减弱,不利于形成“互相追逐”的竞争格局,无法创造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更谈不上促进生产者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使消费者最终受益。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这对投融资体制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中国的铁路货运价格长期以来一直由政府确定。虽然社会资本有参与铁路投资建设的冲动和能力,但大多持观望态度,真正进入的很少,这客观上造成了我国铁路发展相对缓慢,不利于社会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在价格管制下,一些市场参与者戴着“镣铐”跳舞,难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例如,长期实行政府主导的邮政延伸服务收费价格管理和铁路客货价格政府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邮政和铁路难以实现与民营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机制。任何可以由市场形成的价格都会交给市场,政府不会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并在竞争环节放开价格。放开价格竞争环节,就是要清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价格扭曲现象,充分利用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放松”市场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价格改革不仅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起点,也是理顺供求关系、实现市场再造的利器。
根据中央政府的决策,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医疗服务、电力和天然气领域的价格改革。一般来说,价格改革越晚,难度越大,尤其是一些垄断行业的价格改革。“没有回头路”。推进价格改革,必须下更大决心,发扬钉子户精神,打破利益壁垒,统筹规划,成熟启动,推动尽快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应该注意的是,虽然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价格上涨”,但它可能会带来价格波动。价格公布后,一些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价格可能会下降;然而,在某些地区,价格可能在自由化后反弹,因为过去的价格不能反映实际成本。然而,随着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发挥作用,价格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回到市场可以接受、企业有利可图的合理水平。
在价格改革中,政府部门也必须坚持“管放结合”的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要严肃查处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严厉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标题:以价格改革推动“市场再造”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