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0字,读完约4分钟
在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下,2014年铜价重心逐步下移,全年在50000点左右大幅波动,呈现“触底反弹再触底”的趋势。展望2015年全年,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分析师表示,大宗商品的"寒潮"将难以散去。在产业资金链紧张、铜市场供需紧张的背景下,铜价运行中心整体下行趋势难以改变,熊市之路漫长。
过度的压力增加了主导市场
“根据对供需平衡的重新评估,2015年全球铜市场盈余将超过30万吨。如果将国内冶炼厂的产能扩张考虑在内,当融资息差降低时,贸易商就会出售,那么剩余产量仍将超过50万吨。除非铜融资引发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再次出现,否则中国央行在2015年不太可能继续大规模储备。”宝成期货认为。
在供应方面,新的全球铜产量将在2015年扩大。根据英国商品研究委员会(cru)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铜产量为1900万吨,同比增长100万吨,增长率为5.7%;2016年增长率达到5.1%;自2017年以来,增长率已降至2.1%,市场短缺再次出现。世界上有许多铜精矿项目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生产,但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安泰科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铜冶炼产能将继续扩大。2013年底、2014年底和2015年底的原油炼制和炼制能力分别为485万吨和896万吨;560万吨(增加75万吨)和976万吨(增加80万吨);625万吨(增加65万吨)和1056万吨(增加80万吨)。此外,根据国际铜研究集团(icsg)的数据,2014年至2016年全球铜产量分别为1,858万吨(增长2.6%)、1,982万吨(增长6.7%)和2,130万吨(增长7.5%)。
在需求方面,icsg对2015年全球各地区精炼铜消费量增长的最新预测显示,亚洲、北美和欧洲主要消费地区的增长率将全部回落。然而,由于欧洲市场经济反复复苏,表观消费量可能出现负增长。全球精炼铜消费的总体增长率将从2014年的5%降至2015年的1%左右。精炼铜的供需平衡将导致近40万吨的供过于求。亚洲市场,即中国的铜消费趋势将主要影响全球铜市场的供需平衡。
中信期货研究部有色金属集团认为,2015年铜行业的供过于求将继续扩大,价格重心可能继续下移。首先,国内冶炼厂的加工手册正在扩大铜出口企业的范围。随着国内外冶炼企业的顺利出口,有必要防范短期内本地电解铜短缺导致的软仓市场。此外,市场继续推测,国家储备将寻求在低水平储备,铜价在极低水平运行时间可能会更短。
“2014年,交易所和保税区的库存均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受现货消费和国家储备局收铜的影响。青岛港事件对贸易融资的影响,加上银行对有色金属企业收紧信贷,行业资金链普遍紧张。”金瑞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杨红表示,展望2015年,行业热点预计将聚焦于三大主题:央行降息和RRR降息的预期、库存波动和国家储备局对铜的回收,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
2015年:底部或继续向下移动
展望市场前景,安信有色金属期货高级分析师凌凌预测,2015年铜价将处于低位震荡,并逐渐回落,但年度幅度和区间可能比2014年有所增加,底部操作将继续下移。由于2015年农历新年到来较晚,现货活跃期较2014年可能有所延迟,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这一时间窗将是政策风险释放期。第二季度,或许美国加息将导致铜价再次下跌。上海铜业整体运营中心在44000-46000元/吨范围内,下强支撑区域为44500元/吨,下目标为42000元/吨。
此外,国鑫期货分析师顾峰达也认为,从宏观环境和供求状况来看,2015年国内铜市场将呈现更加严重的供过于求状态。预计铜价将继续走低,低点可能出现在2015年。在前两个季度,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将继续惯性下滑,铜价将处于每吨4.1万元的底部,而中国经济在第三至第四季度将有更多的稳定预期,美联储将加息。
“2015年,全球精炼铜的供需格局将围绕紧平衡上下波动,整体铜价将大幅波动。铜价操作的重点将与2014年大致相同。”金瑞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郭皓表示,影响铜价节奏的因素包括美联储加息过程、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中国政府对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刺激政策的力度以及铜和冶炼项目的完成、生产和运营。预计在第二季度需求旺季开始之前,铜价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然后随着第二季度下游消费的复苏,铜价有望获得逐步上行的势头。
标题:国内铜市供应过剩加剧 铜价重心下移难改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