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4字,读完约3分钟
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曹晶参加了陕西代表团的小组审议。
陕西媒体网新闻(特派团北京记者任虎鹏)的质量之魂,独具匠心。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尽职业操守,不断精益求精,培养出众多“中国工匠”,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中国企业品牌”
3月6日,参加陕西团组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曹晶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说明了工匠精神,并从质量角度对工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的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代表长期关注技能人才的培养,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职业价值”的建议。
职业快速发展道路不通畅的年轻人不想当工人
“从一个人身体入行到真正成为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专业训练。 ”曹晶代表说:“增长速度慢、职业快速发展的通道不畅通,是年轻人不愿意成为劳动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以自己从事的数控车的工种为例,见习工经过3~5年的学习训练,有资格参加数控中级工的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合格后,经过3~5年的实际业务学习,有资格参加高级资格考试。 假设这个身体21岁就业,每次通过职业考试,成为高级技师的时候都是将近40岁。
40岁左右的高技能劳动者,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体力上都是公司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毫无疑问是中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 此时他的收入水平在社会上也没有特点,员工的价值没有被社会和公司充分认可,在选择的初期不仅自己不会做出这样的职业选择,父母也在寻找其他的就业方向。
培养工匠精神必须从职业生涯的开头开始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大量进入工厂,对现代工匠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人不仅要掌握单一技能,也不要靠个人掌握的妙手生产,而是要利用先进的做法、技术、设备和工具,综合掌握以前流传下来的加工和现代技术等多种技能,才能满足智能制造技术的需要。
公司希望直接招聘具有工匠潜能的技术工人,在公司文化和生产线上培养长时间有能力的工匠。 这就对职业院校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除了聘用高水平的专业老师外,还可以选拔公司的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参加教育,对学生从初期就进行培养。 “培养工匠精神必须从职业生涯初期开始,从学校开始”曹晶代表认真、专注、多次学习固守的职业精神,培养终身学习、爱岗敬业、专注的职业素养,培养认真、精干的工匠精神
在汽车制造业工厂25年间,曹晶代表认为,目前的制造公司缺乏工匠精神的传承,工匠对员工价值的认识不足,工匠工资待遇的提高不足,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不足。
校企合作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快速发展模式,但校热公司的冷局面一直没有明显改变。 对此,曹晶代表提出,要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职业学校到公司创造终身学习的提高途径,确立培养特别是优秀技术工人成为领域领导者的职业道路。 应对高技能人才实施国家津贴,提出技能津贴指导意见,真正提高技能工资在总额中的占有率。
他呼吁通过立法明确公司必须承担的职业教育义务,采取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专项援助等形式,鼓励公司参与人才培养,使公司在校企合作中得到预期的利益。 并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职业学校和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与交流,努力培养精干的“中国工匠”。
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曹晶提议要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