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9字,读完约4分钟

6月10日起,中国乡村之声、老年之声联合推出《记忆乡愁》系列活动,其中方明、于芳、黎江等国内知名广播艺术家播出《记忆乡愁》,欢迎欣赏。
今天发售:《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朗诵:方明)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想念从故乡的后山流出来,流到榕树旁边清澈的小河,溪水中颜色的玉石,溪畔洗涤和打水的少女,追逐着水面上嘎嘎作响的鸭子。 怀念榕树下的白石桥,立在桥头的刻字的石碑。 桥栏杆上抚摸着光滑的狮子。 那汩的溪水流过我童年的岁月,那座古老的石桥刻下了我深刻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多得像榕树的叶子……
矗立在桥头的两株古老的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 另一根长成奇怪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在小河里,我们称它为“驼背”。 再加上,它弯曲的这颗树的心燃烧了空,形成了长长的平方沟,它依然顽强地活着,穿过溪面,抬起头,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我也怀念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 在夏天,那是农民们的“王座”和“凉床”。 到了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烤着屋内,土地冒烟,但只有这两棵大榕树遮住了天空,抵挡着人的炎热,洒下了背阴,晒黑的农民们踏上炙热的石板路来到这里松了一口气。 傍晚,人们在一天的辛劳之后,躺在溪水中度过的石板上,享受着习习的夜晚风,漫无边际地谈论三国,讲述水浒传,从远近奇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欣喜若狂,又拉着胡弓,用粗犷的喉咙充满原野的风味。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我非常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快乐的夏夜。 有人裹着床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 有人搬了几张床板,一个放了长椅,另一个放在桥栏杆上,铺着榻榻米躺下。 我喜欢和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觉,抬头看着头上黑色榕树的影子,在神秘平静的气氛中,用心地和天空中笑容的星星交流。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 我仿佛刚从梦中醒来,身上还留有榕树叶缝隙漏出来的清凉。 但我确实觉得,这种睡眠已经30年了,人们已经离开了故乡! 家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经历了多少风霜啊? 听说那个“驼背”在台风的猛烈袭击中,倒在海啸突然发生的溪水中,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询问了自己的生命历史。 幸运的是,另一棵树安然无恙,还用深绿色的叶子覆盖着村民。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爸爸,爸爸,再做一点笛子吧。”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榕树的叶子,伸到我面前,卷了一片叶子向他吹。 忽高忽低,忽远的哨声笼罩在我的周围。 故乡亲切的榕树啊,我在你绿荫的怀抱里长大。 你知道如果你有知觉的话,我会在这个遥远的异乡想念你吗? 如果你有想法的话,你会像慈母一样想念我这个漂浮在天涯的游子吗?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故乡的榕树啊……

背景链接

黄河之波

陕西子洲人。 中国共产党员。 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子洲县高渠中学教师、武警西安市支队文书、《长安》月刊编辑、小说带头人、《散文报》编辑、记者、《市场公报》副总编辑、专业作家。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二级。 有长篇小说《悲土》、中短篇小说集《荒流》、《荒缘》、文学集《绿沧桑》(合作)等。 中篇小说《荒流》获得1986年西安文学奖,散文《沙漠心》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文学大赛二等奖,短篇小说《沉默的世界》获得1987年西安文学奖,其作品获得1989年庄重文文学奖。

“《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方明

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广播指导,朗诵艺术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方明的声音出现在《信息与报纸摘要》中,伴随着新中国的广播事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 他的广播和朗诵作品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标题:“《故乡的榕树》(作者:黄河浪 朗诵:方明)”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