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8字,读完约8分钟
新闻漳州10月17日(记者吕叶松通讯员庄晓玲吴清海周小倩)十八大以来,漳州开发区将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与周边互联互通的重要线索,是交通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先行的带动。 这是漳州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激励精图治的五年,是稳中走远的五年,是石化发展的五年,漳州开发区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是人民群众取得显著提高的五年。
贯穿“大动脉”,立体交通架桥区域快速发展新格局
交通建设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行官”,是推进区域转型升级的关键。 2009年8月5日厦海大桥第一个桩基灌浆后,厦海大桥的建造者们克服了巨大的工程量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完成了桩基1441根、拖把体322根、主塔4根、斜拉索296根,用材11.5万吨的钢筋、68.7万立方米的
大桥向南北飞去,从此天险变成了通道。 “厦海大桥全程约10公里,当时跨度为福建第一、全国第六、世界第九! 能经历那个建设,我感到非常荣幸! 》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厦海大桥企业常务副总经理钟波全面参与了厦海大桥的建设。
厦海大桥南连招银疏港高速、沈海高速、北接海沧马青路、厦蓉高速。 这使原来偏安一隅的漳州开发区,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发展同步,与八闽大地互联,大大缩短了厦门湾南北两岸的行驶距离,实现了厦门湾南北两岸人民多年来的通道梦想,开辟了厦漳同城化的道路。
目前,厦海大桥已成为厦同城化的交通要道,日均车流量超过1.2万辆,加快了厦门、漳州、漳州开发区三地产城融合的进程。 在厦门创业的公司和人群,看到这里的未来发展很快,准备在这里定居。
基于依山傍海的区位因素构建了漳州开发区南联北拓的道路结构。 漳州开发区北侧招银疏港公路笔直向龙海方向延伸,作为漳州开发区和龙海市两地群众旅游的主要通道,招银疏港公路建于1997年,由于超期服役,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为了提高大众出行环境,今年3月,漳州开发区和龙海市使用合作建设的模式,投资超过4.8亿元,全面启动疏港公路扩建改造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的城市交通运力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构建南联北拓的公路网。
今年7月,漳州开发区公路网建设再次传出好消息。 沿海大通道(开发区)全面建成,漳州沿海大通道主要线路从招银疏港高速公路港尾段开始,沿途经过漳州开发区、龙海、漳浦、古雷、云霄、东山、诏安等7个县(市、区),全线开通后,与6个大港区相接。
畅通“外循环”,民生巴士构筑“两城一家”新常态
随着厦同城化的加速推进,作为公共服务配套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推进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改善人们的出行,更有效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大力快速发展公共交通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公共交通迅速发展好吗? 大众的心情是最直接的。 要检查人居环境,首先必须改善公共交通的出行方法。 ”。 “人们向我们提出了建设高速海上交通的需求。 漳州开发区和大海共生,完全利用海上资源,建设海上公交在当时是个大胆的想法。 ”。
在厦两地政府和各部门的合作下,年5月,厦门湾“海上巴士”顺利开通,常态化为15分钟一班,15分钟进入岛内不是梦想。 “每天可以坐船回家享受海上的日落,眺望鼓浪屿,一天的疲惫都消除了,很舒服。 ”。 住在漳州开发区,在厦门工作的陈先生讲话。 当天,直达厦门海沧的厦航城际公交k1线同步开通,承载着两地群众渴求、厦航同城化的美好愿景,正式开启了水、陆公交同步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交通运输要为大众、服务公司和服务大局服务。 ”。 交通运输局局长郑祺表示,漳州开发区的交通运输系统始终重视群众诉求,以便民利民为事业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客运站建设、跨区公交开通等方面做得很辛苦。
迄今为止,农村客运班线车一直是大众出行手段的主力军。 “农村客运公交线路车开通容易,需要持续服务,需要利益支撑”郑祺介绍,随着交通一体化的稳步推进,公交化进程迅速推进,年底,漳州开发区补偿了港尾镇3辆农村客运公交车辆停运,将车辆转为非运营车辆使用。
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勇指出,开通跨区公交可以比较有效地改善开发区对外交通状况,是便民利民的一大举措,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为人民谋福利,增加便利。
年来,漳州开发区与龙海市深入合作,开通漳州动站、龙海客运站、港尾镇、四区代码等多条人行区公交线,处理了20多年来开发区往返厦门市、漳州市和龙海市舟车劳顿的烦恼,解决了大众旅游“最后公里”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漳州开发区投入了12辆纯电动公交,建设了k6、602、1路等3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开启了公交“纯电动时代”。
“以前我必须去车站,像《长征》一样,提前三个小时出发。 首先,坐火车到龙海汽车站,然后转26路公共汽车,经过50多个车站。 ”。 郝先生说:“现在坐k6,一个小时,迅速直达,非常方便! 感叹道:“。
另外,漳州开发区将新建汽车客运站,建成开发区第一个交通综合中心,处理原有的车、船和售票员、同候车室(船)的问题。 建设并投放公交首站,实现车辆维修站、新能源车辆充电桩、公交停车场、综合办公楼及员工宿舍食堂一体化管理。
并且,漳州开发区于年7月首次投入出租车运力,开创了出租车市场新纪元,给乘客带来了如期便捷、准确、舒适的交通体验,实现了点对点的接送。 新建公共自行车系统,在黄金海岸、招商大楼、百合苑、汤洋园区等多个地区设立公共自行车停车场,投放公共自行车400辆以上,引进ofo、小鸣自行车等共享自行车,实现全天候公共交通全覆盖。
改善“微循环”,道路网协调“诗与远方”
过去五年,漳州开发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继续高歌猛进,双鱼岛大桥、虎甲山路、店观路、寨山七路(北段)建成通车,交通固投继续高位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新闻频传,高质量公路网加速形成。
漳州开发区利用三千五百万方的土石,在厦门湾建设了国内第一个离岸式生态型人工岛——双鱼岛。 年5月,全长1010米、总投资超过2.9亿元的双鱼岛大桥正式开通,为双鱼岛海梦湾开放、双鱼岛“热岛行动”及双鱼岛进一步开发通行基础。
作为漳州开发区“四横三纵”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末建成并开通了全长7.3公里、总投资额1.6亿元的虎甲山路、店观路、寨山七路(北段)三条公路,为山地交通瓶颈奠定了基础。 虎甲山路、店观路开通后,汤洋区到二区的路程从8公里缩短到2.5公里,到三区从12公里缩短到4公里。
“路好了,杨梅可以卖个好价钱! ’店里的水果农民高兴地说。 杨梅是店地果农的第一收入来源,5000亩杨梅林分布在店观路两侧。 山区网络的建设使果农彻底告别了运输难时代。 由此,店路也被亲切地称为“拉动杨梅产业的财富之路”。 借开通的契机,社区群众将积极快速发展山地休闲农业,分享快速发展的红利。
“我一拿到驾照就期待着开车上山,虽然窥视着开发区的山海风景,但山路崎岖,去年年底,建成了三条路,开车很方便,“山海情怀”、“诗与远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嘉庚学院十五届毕业生苏先生说。
路通过了,更漂亮。 招商大道是漳州开发区的交通主干道,这几年,漳州开发区分组改造招商大道“白改黑”,在道路两侧展开了绿化的提高和彩化、美化,通过增加鲜花、增加密度、分层,实现了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积分的突破、服务能力的提高,选择了方便快捷多样的交通移动系统,已经成为山海通达的立体综合交通画卷,并逐渐在漳州开发区展开。
十八大以来,漳州开发区把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与周边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一一发挥了交通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先行的带动作用。
标题:“【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立体交通 让漳州开发区拥抱四方”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