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2字,读完约2分钟
中广网2007-06-18 [打印页面] [字号大中小] 太湖蓝藻危机刚刚平息,我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监测中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蓝藻, 据估算,前者的范围约为800平方公里,后者的范围约为280平方公里 ( 6月16日)两湖蓝藻的再次大面积爆炸,是否标志着我们为环境污染付出巨大代价的时刻到来了? 据统计,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发生了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两三天一起发生 每年,人们因环境污染而访问的次数也以30%的速度增加。 从生态角度来说,中国的环境保护到了最重要的关头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六五”期间,国家的一个重要科研项目是预测“2000年的中国”,用数学模型对15年后的中国进行各方面的预测 斗星移现在可以验证当年预测的正确性了 但结果非常有趣:关于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的预测,几乎全部落下空; 对生态环境前景的预测(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沙尘暴、森林砍伐、物种消失等)几乎全部执行 生态环境方面的预测之所以准确,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政策等十几年来没有什么变化 从体制上看,环境系统的整体性与行政系统的分割性存在矛盾,区域利益、部门利益之争、当前经济绩效的攀比机制,加剧了这一矛盾。 从政策来看,各经济体快速发展战术规划和经济政策中,未考虑环境因素,将环境因素排斥在经济快速发展政策之外的资源采用和定价来看,资源初级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环境等社会公共产品可以免费索取 历史表明,在中国,巨大的调整和变化总是在付出越来越多的沉重代价之后发生的。 为了不使我们努力取得的社会快速发展成果毁于环境危机,从现在开始需要以生态安全为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将环境因素有机地融合和体现在经济决策中 一句话,从价值体系到技术体系,从社会机制到人类行为的变革,我们超越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工业化道路和快速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建立生态安全也是生命安全的防线
标题:“太湖蓝藻再暴发?如何办?”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