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新闻网站北京12月16日的新闻(记者贺威通)经过9个月的努力从事,备受瞩目的山西临汾《赵城金藏》复制完成50卷,复制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赵城金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藏经,是金朝熙宗皇统( 1141—1149 )初年,山西澳城民女崔法珍为感佛恩、断臂集资、聘请平水雕版高师历时30年刻印完成的汉文大藏经。 刻印于金代,因被发现于山西临汾的赵城县(后来洪洞县)的广胜寺,故命名为“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是现存的国家图书馆,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一起被誉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赵城金藏》不仅是佛教全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行业的古籍,是中国第一本正式刊行大藏经的观刻本中的孤本,被称为“天壤之间的孤本秘藏”,在经济史、版本史、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很卓越
《赵城金藏》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其保护过程中,有着辗转坎坷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阎锡山、所谓“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觊觎“赵城金藏”,因此日本侵略者在广胜寺进行活动,企图入侵寺庙进行搜查。 广寺力空法师为防止“赵城金藏”落入日军手中,立即向八路军太岳支队报告信息,在太岳军区陈赑司令员指示下,军民晚上运出藏经,存放在临汾市安泽县癫痫站村、河北涉县,随后数次转移。 《赵城金藏》被运到北京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放专项资金,征集纸张,组织专家进行救治。 《赵城金藏》总数为6980卷,于17年整理修复,目前收藏有4813卷。
从今年3月开始,临汾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先后10余次到北京了解《赵城金藏》的传承、修复、留存情况,协商复印工程有关事项,得到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制定了前100卷的经藏复印协议。 临汾市政府和国家图书馆双方就文化遗产传承、合作实施“平阳记忆”工程等达成合作意向,形成战术合作框架协议。
“赵城金藏”复印项目,将分散在现有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各地较为完善的经卷复印,监督国家图书馆全过程,使用高清扫描设备逐卷扫描,采用数字高抄袭复印技术按1:1的比例复印到特殊宣纸上。 第一阶段精选100卷复印件,预计于年3月完成。
据悉,复印项目采用公益识别方法,认股人每卷出资2万元,每卷复印3件,分别在临汾市图书馆收藏1件,回洪洞县广胜寺1件,返还出资团体或个人1件。 目前募集资金200余万元,已复印完成50卷经藏。
记者从山西省太原市重污染气象应急司令部办公室获悉,应要求,通过太原市气象、环保部门的研究判断会商,
来自山西省太原市重污染气象紧急司令部办公室,为应对空重污染,保护公共卫生
12月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8元/吨。 与此前11月2日的年最高纪录607元/吨相比有所下跌,但与年初的371元/吨相比涨幅达到61%。 年煤价上演的这场逆袭大剧,对煤炭大省山西的影响明显,山西发改委向媒体表示,今年9月,山西煤炭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结束了全领域连续26个月亏损的局面。
标题:“《赵城金藏》复制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2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