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0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8月初,吉林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水。 山东交通学院大三学生王杨回乡贷款时,家乡灾害情况严重,产生了成立大学生防洪志愿者队伍的想法。 这个想法在老师的支持下很快就实施了。 8月5日至13日,王杨和另外两名山东交通学院吉林籍老乡成立了19个人大学生防洪志愿者队,在吉林省白城市镇富县沿江镇进行了8天防洪。 最近,当地政府给山东交通学院发了表扬信。

a回乡补习贷款正好是洪水灾害
8月4日,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航海专业112组王杨回吉林省白城市镇富县沿江镇老家补习贷款期间,正好家乡发生了洪水灾害。 当王杨知道沿着江镇民堤需要人力防守时,产生了组建防洪志愿者队的想法。 报告学校老师后,他邀请本校吉林籍老乡辛立权、宋虎参加。 王杨告诉记者,只用了两天,就通过当地同学联系了同学,他们很快组成了19个防洪服务队。 “今年吉林的洪水灾害特别严重,不亚于1998年的特大洪水。 我的家乡受灾严重,很多田地浸水,很多地方充斥着大树的树梢。 ”。 王杨说,由于家乡水灾频发,洪水救援也进入了常态。 他这么大了,参加的洪水灾害救援就不会发生四次了。 “我还参加了1998年的防洪工作。 那时我10岁,帮我和大人一起装沙袋。 人手不够,和大人一起扛土囊。 印象最深的是阿姨提着煮好的鸡蛋送给了防洪解放军,但解放军叔叔一个也不动,又把我拉了上来。 ”。 当时的这一幕深深地印在王杨的脑海里,他每次遭遇洪水,都义无反顾地奔向抵抗洪水的第一线。

b抵抗洪水不盲目使用大学专业信息
防洪队成立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防洪第一线——沿江镇前的少力村莫什海屯。 王杨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是修理筑起的防水堤,帮助村民打桩,加强工程,往袋子里装土,帮助村民转移贵重物品。 “实际的洪水对策也有一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物资不足。 当地粮食仓库主任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免费提供了车辆、司机和物资。 这样参加和处理了防洪同学的交通问题。 而且,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支书的支持,这保障了我们有序安全地完成防洪志愿者活动。 ”。

这个大学生防洪服务团队除了坚持不懈和勇气外,还巧妙地将自己的专业信息应用于防洪。 由于洪水的冲击,水中的木质扶手容易被冲走。 因此,学习土木工程的辛立权提出了用钢条加强桩稳定性的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许。 航海专业的王杨还在抵抗洪水的时候在船上看到水面的上升。

c手脚磨破了水泡,身上很多地方都被割伤了
作为防洪队的队长,王杨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他最担心的是队友们的安全。 “我们的防洪队里也有不出水的同学。 万一哪个同学有问题,我不能向他们的家人解释。 ”。 因此,在正式抵抗洪水之前,王杨和队友们确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不应该做。 比如下水道这样的事件,他们绝对做不到。

抵抗洪水期间,抵抗洪水的队伍有19人中,只有队长王杨流口水。 “我从小在河边长大,游泳游得很好。 作为农村的孩子,我经历了好几次洪水,所以不害怕。 就像堤坝倾斜了一样,需要有人下水扶正。 我跟队友们说了。 别全员下车,我一个人就行。 ”。

8来到天下,队员们像绳子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防洪队的另一位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122组学生辛立权说,原来队里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几天后,大家一起吃,很快就成了亲密的战友。

这些大学生平时几乎不做繁重的劳动,所以洪水对策结束后,他们在各自的手和脚上搓着大小的水泡,身体和手大多被石头和铁丝等割伤。 辛立权说:“抵抗洪水很痛苦,但大家都为自己的家乡尽力,感觉很好。”

报恩
父亲因病去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关于洪水对策小组的救援活动,王杨说,只不过是《水滴之恩,泉相报》。 两年前,父亲死于癌症,只好带着身体不舒服的母亲去上大学。 “这条路,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

王杨说他一直记得两年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因为贫困,带着母亲在当地民政局参加了梦幻般的工程。 ”。
标题:热点:山东大学生组志愿队吉林抗洪抢险8天 收到表扬信(图)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8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