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7字,读完约4分钟
25年前,一句话约定,月薪90元的徐州人张爱民,由拿出1000元支持偶然交往的年轻人孙胜荣创业。 不久,各自为生活而战斗的两个人失去了联系。 25年后,事业成功的孙胜荣经过波澜找到张爱民,赠房报恩被拒后,拿出1千万元以上开酒庄,由张爱民处理。 连日来,这份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在网上流传,引起了很多关注。
孙胜荣是浙江省青田人,1987年,15岁的他走上社会谋生,寄居在徐州开理发店的哥哥,洗头。
张爱民那年24岁,是理发店的常客,很快认识了孙胜荣,成了朋友。 不久,孙胜荣决定去温州打工。
几个月后,张爱民去温州出差,竟然在街头偶遇孙胜荣。 餐桌上,孙胜荣一提到打工的事,张爱民就心潮澎湃,说:“来徐州吧。 我会帮你的”。
几天后,孙胜荣带了一些随身物品,坐了去徐州的列车。 前几天孙胜荣告诉记者,哥哥关闭了理发店离开了徐州。 他举目无亲。 唯一的希望是张爱民的承诺“来徐州,我来帮助你吧”。
见到孙胜荣后,张爱民第二天拿出1000元送到孙胜荣手里,在市内租了门房,买了开理发店所需的沙发和道具。 那时张爱民在一家阀门厂当业务员,月薪90元,1000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
创业初期没有雇人的钱,孙胜荣一个人支撑着生意,但忙的时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张爱民利用解放时间,从工厂食堂打包饭菜,送到店里。 “他的勤奋感动了我,我支持他当弟弟,照顾他。 ’张爱民向记者讲述回忆。
一饭之恩
他三年回国三次找恩人
理发店的生意没有传染,孙胜荣马上关店,入伍,和张爱民失去了联系。
退役后,孙胜荣历经波澜,去西班牙打工,从
服务员,街头小贩开始,慢慢进入当地的小商品经营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西班牙有名的华侨。
孙胜荣没有忘记徐州的长兄张爱民,他记得当时吃饭的恩情。 2008年,他一个人来徐州,市区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连当时开理发店的路都找不到,孙胜荣到处打听张爱民的地址,最后无效回来了。
年,孙胜荣利用回国进货的机会,再次一个人来到徐州。 这次,他找到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的地方,但还没有张爱民的消息。
年7月,孙胜荣第三次来徐州。 这次他安排了足够的时间,选择了在地毯上找的方法:找街道,找房子,找房子问。 有一次,他听说张爱民住在某栋楼的七楼,心里突然赶到,结果再次失望。
最后,孙胜荣想向警察求助。 徐州公安部门从户籍数据库中发现了140多个“张爱民”。 仔细识别,弄清最相似的一个,找到了地址,发现张爱民已经不住在这里了。 孙胜荣放弃买了回程票。 那时,民警偶然打了资料电话,电话打通,是孙胜荣等待了20多年的张哥的声音!
在酒店门口,分手25年的两个人互相识别,拥抱着。 孙胜荣流着眼泪,喃喃地说:“我爱民哥,但我找到了你……”。 现场很多人喊“好像在拍电视剧”。
一世兄弟
他为成千上万的哥哥开了一家酒庄
张爱民一直在徐州的机械厂工作,年他买了工龄下岗,和朋友经营着小门市部。 “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可以自给自足”孙胜荣提出想赠送两套房产时,张爱民没想到就拒绝了。
孙胜荣担心会报答当年的恩情,但建议马上在徐州开酒庄,利用西班牙的业务通道,主要容纳葡萄酒、橄榄油等。 他负责投资,张爱民负责经营。 “他的想法打动了我,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起做好了这个项目。 ”。 张爱民表示,这个酒庄的孙胜荣投资了1千万元以上,作为会长,委托全权处理。
孙胜荣没有考虑借用酒庄的利益。 他说,进行这项投资希望兄弟俩有信息交流的纽带,有可以共同战斗的事业。
标题:热点:男子资助少年1000元创业 25年后对方掷1000万回报(图)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