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1字,读完约3分钟
三江28日电(记者杨志雄)雄伟的鼓楼,精致的风雨桥,连绵不断的吊床,安静的井亭……。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男女老少唱歌,舞好,构成侗戏、多耶、讲话、原始生态侗族结构和独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的侗族文化体系。
4月28日,冠小屯村民吹芦笙,唱侗族大歌,跳多耶舞,摆“百家宴”,与各界嘉宾一起庆祝冠小屯,被授予第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招牌。
中国共产党三江县委常务委员推广部长、副县长唐利林介绍说,冠小屯离三江县27公里,居民住宅以木质吊床为主,民风朴素,民族风情浓厚。 近年来,该屯群众积极参与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生产迅速发展,在村寨建设、旅游开发、特色民族建筑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桂北木楼民家消防示范点、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黄济健当天出席了挂牌仪式介绍,自2009年国家民委和财政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快速发展试验事业以来,广西结合各市县实际,根据全区74个民族事业示范点,将69个村寨 经过审查,广西共有59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340个命名),挂牌,数量居全国第二。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居住、比例高、生产生活功能比较完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村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黄济健表示,2009年至2009年,广西自治区民委部署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在试验村寨实施村屯公路、人畜饮用水、特色民居改造、民族文化设施等项目,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寨等级。 经过改造,一点村屯突出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新风貌,一部分依托民族历来传承的文化特征,着力建设有民族风情的生态农业村,开辟了富民强村的新路,群众收入稳步增加。
三江县侗族大众家家户户都根据油茶的优势,吸引民族村寨迅速发展油茶种植业,目前油茶种植面积约62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靖西县旧州依托当地壮族妇女擅长缝制刺绣的人力资源特点,迅速发展刺绣产业,成为全国知名的“刺绣之乡”,年产刺绣工艺品20多万张,年收入270多万元,产品销往欧美各国
另外,广西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中心,开展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整理事业,急救和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强大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民族文化企业品牌,如三江县的“侗族大歌”、“坐妹”
标题:热点:广西59个村寨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