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7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庞冬梅
今年前两个月,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速放缓,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走低,中国财政收入进入新常态。
根据财政部3月1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2月,全国公共预算总收入257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考虑到将一些政府资金转移到一般公共预算的影响,它增加了1.7%。全国公共预算支出18865亿元,同比增长10.5%。考虑到将部分政府资金转移到一般公共预算的影响,同口径增长了9.5%。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大头”。有三个因素限制了中国主要税种的增长。需求下降是减缓主要税种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内投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下降,导致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难以增加。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过程中,这降低了相关税收的增长。外需进出口增长放缓导致进出口税收负增长。
价格下降使得基于价格的税收增长率下降。在两大物价指数中,1月份cpi同比增速降至1%以下,2月份回升至“1时代”。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在负增长范围内运行,并呈现出扩大下降的格局,这影响了包括消费税在内的税收收入的增长。国际商品价格的低运行,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的低运行,在中国的进口税中有所体现。数据显示,1-2月,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为1948亿元,同比下降9.7%。
许多稳定增长的政策和措施有利于稳定需求,同时对税收产生减税效应。今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的“关键事件”带来了更大的减税效应。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和逐步加码,不仅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税收减免。在我国正在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许多减税措施都是长期的制度设计,减税的效果是长期的。例如,税收改革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个人所得税下降了7.1%。此外,地方税务机关加快出口退税,促进出口稳定增长,与税收增长率呈负相关的出口退税增长率较高。
应该强调的是,税收增长的波动滞后于经济的波动。一些税种的变化也表明,中国经济良好增长的格局没有改变,并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受近期股市成交量快速增长的推动,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2.6倍。资本流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影响当前财政收入的因素将在未来继续存在。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难以大幅反弹;需求反弹仍然不够热,这影响了中国目前的低价操作;结构性减税逐步推进,今年的“营改增”有望扩大到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等领域。如果这项措施得以实施,减税效果将更加显著。
因此,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在后期将保持在中低水平。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3%,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一定压力。
在收紧国家预算“钱袋”的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紧张要求我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必须把握民生底线,立足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确保民生领域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大力推进ppp示范项目发展,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这一模式共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建议,在预算执行中,要强化刚性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均衡性。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减少一般开支,严格控制中央各部门的“三公开”预算。树立花钱时要求效率和责任的观念。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也告别了前期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中低增长阶段。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土地财政收入减少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警惕税费过高的死灰复燃。在税收征管方面,征收的税款不应少,不应征收的税款不应征收。同时,严禁以“空转向”的方式扩大财政收入,确保收入没有水分。
标题:财政收入进入新常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