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9字,读完约4分钟
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与此同时,地方债务问题仍有待解决。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可以保证人民币的安全,避免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同时,今年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资本杠杆率。
“堵住后门,打开前门”
李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确实存在个别金融风险,但我们可以保持这些风险,而不会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储蓄率很高。超过70%的地方债务是投资和盈利的。我们也在规范债务平台,堵住后门,打开大门。就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高,拨备覆盖率广。虽然有不良贷款,比例有所上升,但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金融资产的质量是实体经济的风向标。近年来,实体经济中积累的一些压力越来越多地反映在银行信贷质量上,银行信贷质量的特点是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根据2013年的审计报告,50%的地方政府债务来源于银行贷款。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8426亿元,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25%,比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
据记者了解,所谓“开门”规范地方债务结算,是指今年1月实施的新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举债。同时,《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通知》(43号)规定,政府债务不得由企业借入,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坚决制止地方政府非法举债,这只是“堵住了后门”。
最近,财政部发行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替代现有债务的配额,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替代现有债务,但债务形式发生了变化,没有增加债务余额。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是在新预算法实施前形成的。用一定规模的政府债券替代部分债务是规范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确保在建项目的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处理好债务化解与稳定增长的关系,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利息负担,缓解一些地方的支出压力。
据某券商固定收益部分析,财政部发布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计划实质上是地方政府债务重组。通过用利率更低、期限更长的地方债券取代过去的高利率和短期隐性地方债务,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中信证券(报价600030,询价)指出,政府债券取代了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实现了从隐性担保向公共担保的转变。这一变化增加了相关债务的政府信用,降低了相关融资的风险溢价。从这种债务重组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来看,全社会融资的风险溢价也可能降低,从而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此外,李克强还指出,允许个人金融风险发生并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清算,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
存款保险制度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存款保险制度,李克强表示,今年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资本杠杆率,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引入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推出。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保险机构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缴纳保险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向存款人支付保险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和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去年11月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存款保险实行限额支付,最高支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根据《征求意见稿》,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存款保险。
周小川说,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已经全面展开了一段时间。去年底,存款保险制度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的结果总体上是积极的。这表明,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各项条件基本成熟。
标题:中国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