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9字,读完约4分钟
前两个月消费者投资的增长率翻了一番
专家建议宏观调控应从“稳定”转向“先进”
□记者方巍北京报道
出口市场复苏带来的预期改善仅持续了三天。国家统计局11日宣布,2015年1月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同比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均创历史新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关于刺激政策是否需要加码的讨论不再局限于各种市场机构,主流经济学家已经开始主动向公众解释自己的观点。
民生证券研究所执行董事关庆友分析了三个新发布的数据,称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表明房地产投资下降和产能下降继续拖累经济内生下行压力。逐项来看,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略降至10.4%,但房地产销售数据非常疲弱,后续仍有下行压力。如果房地产销售没有在第二季度见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不会全年见底。总需求疲软和环保压力共同产生了产能下降的压力,导致制造业投资大幅下降至10.6%。尽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批准的项目稳步增长,但由于财政收入放缓、地方政府债务从城市投资债券中剥离以及公私伙伴关系的尴尬,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目前,除非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否则固定资产投资15%的年增长目标不太可能实现。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有统计上的原因,基本上是从每年的1月到2月。然而,根据历史经验推断,年消费数据的运行中心应该在10.5%到11%之间,这比去年高了一步。原因包括与房地产销售相关的消费疲软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后的周期性影响。
关庆友表示,市场对于pmi、出口、cpi等数据的良好传递,近期开始预期经济复苏,但这只是货币宽松带动经济反弹的良好愿望,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目前,短期利率过高,削弱了降息和RRR减息的效果。货币政策应继续宽松,财政政策也应积极促进稳定增长。
业内不少人与关庆友持有类似观点。ANZ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立刚表示,由于假期效应将逐渐消失,3月份cpi增长率可能会降至1%左右。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下跌4.8%,高于上月的4.3%。此外,由于中国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目标从去年的17.5%下调至15%,生产者价格指数很难在短期内由负转正。虽然央行在2月底再次下调存款利率,但目前相关政策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有限。由于资本大量外流,国内市场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央行需要进一步加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力度,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也表示,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两次降息,物价涨幅已经企稳,实际利率不会进一步扩大。如果我们能继续引导利率下降,它将促进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
一个新现象是,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公开表达他们对刺激政策是否需要过重的看法。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刚刚成为国务院顾问的经济学家钱颖一认为,不应该有大幅刺激需求的政策,也不应该过度依赖央行的货币政策。它应该留给市场和企业的内生调整和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供给政策中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加快财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放开民营企业,推进金融创新,鼓励创业。要支持工业发展,就要转变方式,不要直接参与投资和制造,而要发挥规划、协调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重新界定政府激励机制,建立新型政企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由“密切关系”向“保持距离”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由“参与”向“服务”转变。
“今年宏观调控的特点是进一步从‘稳定’转向‘先进’。稳定的年增长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有条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寻求‘进’上,并通过寻求‘进’的措施来支持‘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研究员张立群说。
关于货币政策取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玉栋表示,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首先是保持合理适度的流动性;二是继续把宏观审慎管理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差别准备金的动态调整机制;第三,继续探索和完善定向调控,促进融资结构优化。
标题:前两月消费投资增速双下台阶 专家建言稳增长加码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