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6字,读完约3分钟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日益成为一个“热门关键词”,但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一些“叫好卖不好”的质疑。
此前,媒体援引一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称,自2014年9月以来,34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但实际签署的金额约为2100亿元,仅占总额的1/8。
“1.6万亿元,我不知道怎么数。但我看过这个数据,签约率确实在13%左右。全国约有10% ~ 20%的地方签订了合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24日回答了有关ppp项目的提问。
4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了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例行记者会。罗国三在谈到“稳定投资”时,阐述了五个重点,其中一个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推进ppp模式”。
“每个人都对ppp模式的推广寄予厚望,但对于如何实施却普遍存在困惑和困惑。”罗国三坦率地说。
因此,NDRC和相关部门,包括一些有成熟经验的地方,收集案例,并将培训纳入NDRC系统的培训计划。我们正准备发出通知,计划一些具体的工作实施。
一些省份提出了大量总投资较大的ppp项目,将由NDRC进行整理。罗国三说:“恐怕还有很多项目不具备实施条件。”
Ppp项目主要在地方一级实施,中央一级主要提供一些政策支持。从当地的角度来看,NDRC正在收集和总结当地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并准备在NDRC建立一个项目图书馆。"当然,这些项目库已经过筛选."罗国三说道。
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务院第60号文件)。
罗国三透露,国务院60号文件下发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下发了指导意见,对适用领域、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提出了要求。
此外,为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反映的ppp项目缺乏配套期限和适当成本的资金支持的问题,发改委和联合国开发银行发布通知,提出了CDB为ppp项目提供优惠利率、最长贷款期限可达30年的差别化信贷政策。
"实施ppp模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罗国三说道。但他也认为这种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在4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财长楼继伟也再次谈到了ppp模式。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ppp项目,包括与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加强ppp项目的规范运作,防范风险。”楼继伟说道。
一些地方在实施ppp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四川省富顺县成功采用tot模式,将已建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的特许经营权以6663.41万元转让给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报价:600008,咨询)。即投资方将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支付给政府,政府将把污水处理厂25年的收费权转让给投资方,作为投资收益的来源。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罗国三表示,除了资金支持,还有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即如何保护合法权益。
最近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推广ppp模式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个办法很快就要出台并实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罗国三说道。
据他说,NDRC也在收集当地典型案例进行推广。财政部公布了30个公私伙伴关系示范项目。
标题:发改委回应“PPP叫好不叫座”:收集典型案例推广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