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马为民来自北京
个人电脑互联网时代正在远去,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正在汹涌澎湃。2014年,中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应用的疯狂增长占据了一个新的渠道。据了解,中国各大应用商店有超过400万个应用,但大约80%的“僵尸应用”正面临淘汰。
近日,艾传媒咨询(Ai Media Consulting)分析师也指出,“应用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从手机上删除下载的应用,5个月后,这些应用的保留率只有5%。”
优盟副总裁叶谦说:“一般来说,一款应用都有自己独特的、固定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同质化竞争严重,一些APPs缺乏有效运行,最终导致用户流失。”《国家商报》记者发现,实际上,由于各种“疾病”,app的保留率很低。
等质竞争
由于开发门槛低,整个应用市场饱和,同质化应用在市场上十分猖獗。同质化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目前很多应用开发时定位不清,需求混乱,可以概括为以下“病”。
论坛病:一些老应用企业家经历过论坛时代,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社交和社区的区别。
少数民族疾病:在当前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在谈论小而美丽,但小而美丽绝对不是简单的少数民族。
洋务病:国内企业家会在国外为所欲为。事实上,许多外国产品可能根本不适应中国。这是一种通过分析需求而不是照搬游戏规则来取胜的方法,它可以发现游戏规则背后未被满足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并通过本地化的新游戏方法来满足他们。
一个诀窍是一种新的疾病:许多产品提出了真正好的想法,但它们缺乏持续创新和迭代的能力,并且过早地将资源投入到战术操作中,而不是在战略层面上润色产品,这是亡羊补牢的通病。
操作不当
除了同质竞争导致的开发者定位不清、需求混乱外,开发者自身的原因也是导致应用生命周期短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一些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只关注开发,但他们对如何管理用户和提高上线后的保留率感到非常困惑。例如,在操作层面,开发人员需要使用更多的工具,如统计分析、消息推送和用户反馈,以实现更精细的用户营销和对创业团队的精细管理。叶谦表示,开发者需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注重基于数据的操作。“因为用户的兴趣点在不断迁移,所以这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既是一个测试,也是一个机会。”
现实情况是,目前大多数创业团队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在运营、管理和营销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宣传疾病:去appstore,有多少宣传拷贝会让消费者觉得痒,但大多数消费者下载后都会失望,过度宣传会大大提高用户的期望值。一旦体验跟不上,即使是好的产品也不可避免地会被拒绝。
高成病:消费者参与一些应用的成本太高。例如,如果消费者想在应用程序中找到一种存在和归属感,他们必须拍摄视频或录制声音或去某个地方,这是筋疲力尽的。
转移成本疾病:一些产品已经做得非常仔细和良好,但因为相应的产品需求可能已经完全满足了竞争产品,用户的转移成本太高。
进军商业:社交应用的死亡率最高。事实上,社会产品的门槛不在于理念或产品,而在于操作。这里比较的是企业家对用户的理解,他们对资源的控制,他们与平台共舞并从平台上获得用户的能力,他们创造话题的公关能力,以及他们筹集资金的能力。有太多的企业家不知道社交应用领域的情况,死亡率是最高的,也是正常的。
信息过载疾病:许多社交应用在用户刚进入时确实无话可说,但在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后,这些应用就无法工作,陷入信息过载的海洋,逐渐被用户抛弃。
缺乏融资能力:很难拥有造血能力,你想拼命烧钱来扩大用户数量,这需要投资者大量输血,所以融资能力和时机决定了许多应用的生死。有时错过融资机会是致命的。
标题:APP得了什么“病”?
地址:http://www.cwtstour.com/ccxw/13430.html